作者: 任國緒
平生一顧重, 意氣溢三軍。
野日分戈影, 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 馬足踐胡塵。
不求生入塞, 惟當死報君。
駱賓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四月,西北邊境的吐蕃入寇,攻陷白州等一十八州。朝廷命薛仁貴率軍五萬抗擊入侵者。駱賓王此前為奉禮郎,后因事入獄。出獄后適逢西北戰事爆發,于是自請從軍效力。這首詩就作于他西行出塞前后。
詩人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寫自身行事,抒發了他從軍出塞,誓死抗擊侵略者的愛國情懷。筆力雄健,氣勢豪邁,足開盛唐邊塞詩之先河。
開頭兩句揭示包括作者在內的三軍將士的愛國熱情及旺盛的斗志。“平生顧重”,是說受到朝廷的知遇之恩,所以當此敵寇入侵之際,詩人要投軍殺敵,以身報國。盧照鄰《劉生》詩有“但令一顧重,不吝百身輕”的句子,可以和本句參看。“意氣溢三軍”,意氣,即士氣,指愛國熱情,也指斗志。一個“溢”字,寫出三軍士氣的旺盛,也顯示出這場戰爭的正義性,得到將士的擁護。以下四句,描寫行軍途中的壯觀景象。“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描寫軍隊行進在廣闊的原野上,在白天太陽的照耀下,極目所見,是一片戟戈林立的影子;在夜晚星光的輝映下,到處都閃爍著刀劍的光芒。一個“分”字,準確地傳達出原野的遼闊,及行軍隊伍浩浩蕩蕩,不見首尾,只見刀槍如林的景象。一個“合”字,一方面寫出寶劍的精良。《越絕書》寫鈍鈞寶劍“揚其華,摔如芙蓉始出;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這里即用其意。另一方面也寫出夜晚行軍,寶劍之光與天上的星光交相輝映。一“分”一“合”,還見出晝夜的轉換交替。內蘊十分豐富。“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描寫想象中的殺敵場面。開弓射箭,弓弦拉滿,弓與弦形如圓月,如抱在懷中。本是殘酷的拼殺,意象卻如此奇麗。“馬足踐胡塵”,寫敵我雙方騎兵相接,塵頭大起,既明寫戰斗的激烈,也暗示我方的必勝,“胡塵”也借指入侵之敵。最后兩句表達詩人誓死報國的忠心與豪情。“不求生入塞”,即不求活著歸朝之意。“惟當死報君”,決心以死戰報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與開頭“平生一顧重”緊密扣合。在封建社會,士人報君亦即報國。全詩充滿了愛國熱情。
上一篇:胡國瑞《從軍行》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蔡義江《從軍行》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