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人先生〔1〕,以天地為一朝〔2〕,萬期為須臾〔3〕,日月為扃牖〔4〕,八荒為庭衢〔5〕。行無轍跡,居無室廬〔6〕。幕天席地〔7〕,縱意所如〔8〕。止則操卮執觚〔9〕,動則挈榼提壺〔10〕,唯酒是務〔11〕,焉知其余。
有貴介公子〔12〕、縉紳處士〔13〕,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14〕,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15〕。
先生于是方捧承槽〔16〕,銜杯漱醪〔17〕,奮髯踑踞〔18〕,枕麯藉糟〔19〕,無思無慮,其樂陶陶〔20〕。兀然而醉〔21〕,豁爾而醒〔22〕。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見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23〕,利欲之感情〔24〕。俯觀萬物之擾擾,如江漢之載浮萍〔25〕。二豪侍側〔26〕,焉如蜾蠃之與螟蛉〔27〕。
【注 釋】
〔1〕大人:古代用以稱圣人賢者。先生:對有德業者的敬稱。大人先生,是作者對自己的人稱謂。
〔2〕朝(zhāo):從平旦至食時為朝。
〔3〕萬期:期(jí),周年。 萬期,萬年。 須臾:一會兒。
〔4〕扃:門。 牖:窗戶。
〔5〕八荒:四方和四隅為八方,八方極遠處為八荒。衢:街道。庭衢,指院落。
〔6〕《老子》:“善行無轍跡。”馬融《琴賦》:“游閑公子,中道失志,居無室廬”,喻超脫曠達,不囿也俗。
〔7〕幕天席地:以天為幕,以地為席。
〔8〕如:往。
〔9〕卮(zhì):古代一種圓形盛酒器。 觚(ɡū):古代一種飲酒器。
〔10〕挈:提,舉。 榼(kē):古代一種盛酒器。
〔11〕務:勉力從事。
〔12〕貴介:尊貴。 公子:古代用以稱諸侯之子,后多用稱官宦人家子弟。
〔13〕縉紳:古代高級官吏的裝束。 縉插,此處指插笏。紳,指腰間大帶。《晉書·輿服制》:“所謂縉紳之士者,插笏而垂帶也。”此處指代做官的人。 處士:隱士。
〔14〕奮袂(mèi):袂,袖子。奮袂,揎起衣袖。 攘襟:撩起衣襟。
〔15〕鋒起:滔滔不絕,沒完沒了。
〔16〕(yīnɡ):甕,指酒甕。 槽:盛酒的器具。
〔17〕漱醪:醪,濁酒。漱,喝。
〔18〕髯:兩頰上的胡子。 奮髯,擺動著胡子,表示悠閑自得,毫不在意。 踑踞:坐時臀部著地,兩足向前伸展,表示放蕩不守禮法。
〔19〕麹(qū):酒母。 藉:墊著。 糟:酒糟。
〔20〕陶陶:快樂的樣子。
〔21〕兀然:無知覺的樣子。
〔22〕豁爾:突然清醒過來的樣子。
〔23〕切:接觸。
〔24〕感:動。 感情,這里是動心的樣子。
〔25〕擾擾:紛亂的樣子。
〔26〕二豪:指貴公子與隱士。
〔27〕螺蠃:蜂的一種,體青黑,細腰,用泥在墻或樹上做窩。 螟蛉:蛾的幼蟲,螺蠃捕捉螟蛉,存放在窩里,留作它的幼蟲的食物,然后產卵,封閉窗口。此處將二豪比作二蟲。
【賞 析】
《酒德頌》是現存唯一的一篇劉伶的作品。酒德指飲酒的德性。劉伶在此文中塑造了一個為酒所沉醉的“大人先生”的形象。在“大人先生”的眼中,世間萬物都喪失了它原有的存在和力量,時間已不再構成生命的威脅,“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空間也驟然縮小,“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這里人格的力量超然偉大,“俯觀萬物,擾擾馬如江漢之載浮萍。”至于那些宣揚禮法的衛道者“貴介”與“搢紳”,在“大人先生”的眼中,不過是蠅蟲而已。在司馬氏專權的黑暗時期,統治者常以維護名教為名,殺戮政治反對派,迫害士人。劉伶反對司馬氏的統治,厭惡虛偽的名教禮法,但為避免政治迫害,只好佯狂飲酒,做一位醉酒的“大人先生”。《酒德頌》所表現出藐視一切存在的氣概,敵視禮教之士的反抗精神,既高揚了人格的力量,批判了當時黑暗政治,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壓抑的憤世之情。這篇《酒德頌》充滿了浪漫色彩,氣魄豪邁,文辭駢偶間行,有不意追求而自至的特點。
上一篇:駢文《道觀內柏樹賦并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醉翁亭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