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張孝祥·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雪洗虜塵靜②,風約楚云留③。何人為寫悲壯,吹角
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
鉤⑤。剩喜燃犀處⑥,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
與謝⑦,富春秋⑧。小喬初嫁⑨,香囊未解⑩,勛業故
優游(11)。赤壁磯頭落照(12),肥水橋邊衰草(13),渺渺喚
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14)。
【注釋】 ①聞采石戰勝: 指虞允文在采石磯打敗金主完顏亮的戰事。②雪洗虜塵靜: 敵人的戰塵已被雪洗凈,意謂前方戰勝。③風約楚云留: 因為被風云所阻,作者沒有能參戰,而留在了后方。當時作者知撫州,撫州舊屬楚國,故云 “楚云”。④湖海平生豪氣: 作者以三國時陳登自比。陳登字元龍,據 《三國志》記載,許汜與劉備在劉表處共論天下人物,言道: “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未除?!雹輩倾^: 寶刀名。⑥燃犀 (xi) 處:《晉書·溫嶠傳》: “蘇峻兵反,溫嶠奉命平亂。還鎮,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毀犀即燃犀照 “怪物”,作者視金兵為 “怪物”。燃犀處,本指牛渚磯,此處代指采石磯。⑦周與謝: 指周瑜與謝玄。周瑜是三國時吳軍的主帥,在赤壁大敗曹操,時年三十四歲。謝玄是東晉軍的大將,淝水之戰大敗前秦,時年四十一歲。⑧富春秋: 指周瑜和謝玄都正當少壯之年。⑨小喬: 《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時得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喬姓,史作橋。小喬,周瑜妻子。⑩香囊: 古代女子身上的佩帶物。(11)勛業故優游:從容不迫地建功立業。優游,閑暇自得的樣子。(12)赤壁: 三國時吳將周瑜擊破曹操大軍的地方,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13)肥水: 即 “淝水”,在安徽省境內,是東晉謝玄大敗苻堅的地方。(14)擊楫誓中流:《晉書·祖逖傳》記載: 祖逖統兵北伐, 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辭色壯烈,眾皆慨嘆?!?/p>
【鑒賞】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秋,金主完顏亮率兵大舉入侵,將至采石。中書舍人參謀軍事虞允文奉命到采石犒師,見宋軍敗,剩八千余人,乃與統制張振、時俊等謀,重整軍武,以海鰍船載兵駐中流擊之。金兵大敗,遂退去。當時正在撫州做官的張孝祥,得知采石戰勝非常興奮,便揮毫寫下了這首詞。詞中以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比采石之捷,以周瑜、謝玄比虞允文,抒發作者渴望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
上闋寫聞采石之捷?!把┫刺攭m靜,風約楚云留”。一起筆就對比寫出兩種不同的情景,點明作者是在楚地得知采石之捷的。作者沒有親自參與其事,卻擔心采石大捷會被人抹煞,故有“何人為寫悲壯”之嘆。在作者看來,采石之捷是一樁可歌可泣的悲壯戰績,應該大書特書,以激勵抗金斗志。作者在南宋官員中,是力主抗擊金兵,反對投降的。因此,采石之捷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他認為自己也有陳登的“豪氣”,要趁此時的關塞“風景”——即大好形勢,一展宏圖。他激動得夜不成眠,“剪燭看吳鉤”。他挑亮燈燭,細看寶刀是否還鋒利?“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在他的想象里,采石磯處也一定涌卷起沖天的驚濤駭浪,像他的心潮一樣不平靜。
下闋寫聞采石之捷后產生的聯想。作者既以采石之捷比三國時周瑜的赤壁之捷,又以采石之捷比東晉謝玄的淝水之捷,說他們正當風華少壯之年就建立了如此不朽的功勛。相比之下,自己現在已屆 “而立”之年,卻并未做出什么大功業,這怎能不叫他心憂呢?所以他說: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那赤壁磯頭的 “落照”和淝水橋邊的 “衰草”都仿佛在為他壯志未酬而憂愁?!拔矣孙L去,擊楫誓中流?!彼虼讼氤孙L而去,以祖逖為榜樣,中流擊楫而誓: 不驅逐金兵,收復中原,決不罷休! 最后兩句,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精神,成了全詞的畫龍點睛之筆!
這首詞最突出的藝術特征,是作者善于巧妙地由今人今事聯想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使詞意表達得更為藝術和充分。
文章作者:何文忠
上一篇:愛國詩詞《張居正·聞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郁達夫·滿江紅·閩于山戚繼光祠題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