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劉琨·重贈盧諶》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①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②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③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④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⑤
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⑥
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⑦
吾衰久矣乎,何其不夢周?⑧
誰云圣達節,知命故不憂?⑨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⑩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11)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12)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13)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14)
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15)
【注釋】 ①懸璧: 用美玉懸黎做成的璧。《戰國策·秦策》: “梁有懸璧,楚有和璞,而為天下名器。” 荊山: 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此得璞玉,后世稱 “和氏璧”。璆 (qiu):美玉。②惟:思。太公望:指呂尚。呂尚年老垂釣在渭水邊,周文王出獵時遇到他,談得投機,文王說: “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③鄧生: 指鄧禹。鄧禹與東漢光武帝劉秀要好,聽說劉秀鎮撫河北,即由南陽北渡黃河,追到鄴城,投奔劉秀。感激:感動奮發。④白登: 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幸: 幸賴。曲逆: 漢陳平封曲逆侯。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包圍在白登,七日不得食,后用陳平之計乃得脫。鴻門:地名,在今陜西臨潼縣西。留侯: 漢張良封留侯。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范增想在席間殺劉邦,幸賴張良先結交項伯,使項莊不能下手,劉邦乃得脫身。⑤重耳: 晉文公名。五賢:指晉文公手下的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五人。小白: 齊桓公名。射鉤: 即射鉤者,指管仲。管仲先跟隨小白之兄公子糾,公子糾和小白爭立為君,管仲曾用箭射小白,中其帶鉤,后小白即位,不記前仇,用管仲為相,終成霸業。⑥茍: 如果。隆: 興盛。伯: 同“霸”。黨: 指五賢。仇: 指管仲對小白有射鉤之仇。⑦數子: 指太公望以及管仲等人。言外之意是想與盧諶合作,復興晉室。⑧“吾衰”二句: 《論語·述而》 :“子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此處嘆息自己如孔子一樣年老力衰,無能為力。⑨達節: 通達事理。《左傳·成公十五年》: “圣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知命: 用《周易·系辭》: “樂天知命故不憂” 的成語。這兩句說,誰說孔子能達節知命而能夠沒有憂愁呢?⑩“宣尼”二句: 宣尼,即孔子,漢平帝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西狩,《春秋》記魯哀公十四年,哀公西狩獲麟之事,孔子知這件事后,認為麒麟出非其時,因而 “反袂拭面,涕沾袍”。感嘆“吾道窮矣!” (見《公羊傳》)。此二句,具體寫孔子之憂。(11)這句說時光已消逝,功業卻未建。(12)若云浮: 說時光流逝得很快。(13)朱實: 紅色的果實。隕(yun): 落。(14)華蓋: 華麗的車蓋。駟: 四匹馬拉一輛車。駭駟: 受驚的馬。輈 (zhou):車轅。這兩句說,在狹路上翻了車,受驚的馬把車轅折斷。喻時勢險惡和自己事業受到摧折。(15)“何意”兩句: 慨嘆自己已無能為力,曾經自信具有百煉之金那樣堅剛,如今卻變得像可以隨意纏到手指上的東西一樣柔軟。
【鑒賞】 這首詩選自 《文選》,它作于晉愍帝建興三年 (315)。劉琨在這年受命都督并、冀、幽三州軍事以討匈奴,但不久被匈奴人石勒擊敗,只好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磾, 與他相約共護晉室。后來劉琨的兒子得罪段匹磾, 劉琨被囚,《重贈盧諶》就是作者在被囚時寫給他原來的部屬盧諶的一首絕筆詩。它是作者半生抗敵的寫照,今天讀此詩,我們不能不為作者舍身報國的熱情壯志所感動,對他遭遇不幸,壯志未酬而身陷牢獄的境地寄以深切的同情。
盧諶,字子諒,范陽人。曾經擔任劉琨的屬僚,與劉琨常有詩歌贈答。劉琨被段匹磾囚禁時, 盧諶任段匹磾的別駕 (即副手)。這首詩對盧諶寄托了極大的希望,激勵他完成作者未盡的功業,保國救民。由于詩人限于自己的處境,詩中多采用比興,含蓄而委婉的表達成為該詩的特點。
一是用典。詩人采用歷史故事,委婉地表白自己的愿望。先用姜子牙輔助周文王的故事; 接著又用鄧禹不遠千里投奔漢光武帝劉秀,幫助他完成統一大業的故事; 繼而以漢曲逆侯陳平出奇計,在白登救漢高祖劉邦脫出匈奴包圍的故事,以及留侯張良在鴻門宴上出謀劃策,使劉邦從項羽刀下生還的故事。用這些賢臣所建的豐功偉績來激勵盧諶,望他有所作為。緊接著又以晉文公重耳任用“五賢”, 齊桓公任用“仇人”管仲的故事向段匹磾表示: 只要繼續為晉室出力,輔助晉朝消滅匈奴,則“安問黨與仇”; 只要合作復興晉室,可以不計較和段匹磾的個人嫌怨。 又以 “孔子不夢周”來嘆息自己年老, 不能匡復朝廷;用“宣尼悲獲麟”來表達對自己一生遭遇的感慨。
二是用比喻。為了喚起盧諶的濟世救民的雄心壯志,詩中用 “懸璧”和“和氏璧”來贊揚他的才干如美玉一樣出眾。“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則比喻自己已到暮年,不能經受時間的打擊了,就如繁花果實隕落在秋風中一樣。這次被囚禁,歲月流逝,為國立功將成泡影。“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 比喻自己一生仕途險惡, 不想會被同盟者段匹磾所囚。 “何意百煉剛, 化為繞指柔”,曾 “以雄豪著名”,也幾歷兵戎,自信具有百煉之金那樣堅剛; 自己也沒料到,而今竟變得柔可繞指了! 表面看來,這好像自嘲“英雄末路”,萬念俱灰,卻意在諷刺盧諶雖有前賢的才質,但是沒有他們的大志,“怒其不爭”之意甚明。
全詩 “忠義之氣自然形見” (《詩譜》),雖一一例舉史實,實則表明匡扶王室、精忠報國之心。大量的比喻,實則體現了詩人急欲趁此有生之年完成興復晉朝的志向。結果卻是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個中滋味怎能以一個 “悲” 字了結!
文章作者:鐘維克
上一篇:愛國詩詞《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