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鸞·南柯子》原文賞析
門掩瑤琴靜,窗消畫卷閑。半庭香霧繞闌干。一帶淡煙紅樹,隔樓看。云散青天瘦,風來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彎。照得滿階花影,只難攀。
《南柯子》本名《南歌子》,共二十六字,三平韻。本詞是雙調,上下兩片格式相同。主題是閨情而卻通篇寫景,只從幾個字中透露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并運用反面手法來說明問題。
這是一座大宅院,庭院深深,樓閣華美。在平時,閨房中門兒洞開,從里面不時傳出悠揚動聽的琴聲,窗前桌上的畫卷也不停地被翻動著。由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愛好和素養。可是,今天卻異乎尋常,但見雙扉緊閉,室內寂靜無聲,人影悄然。其中原因究竟何在呢?
“半庭”句未道出個中緣由,仍然在寫景,但這也并非純粹寫景,景中已是有情。“薄霧濃云愁永晝”(《醉花陰》),這是李清照在重陽佳節懷人的心情下所作的“景語”。今天,在女主人公眼前的天氣也是陰沉沉的,倚闌而望,周圍薄霧繚繞,什么都看不真切。本來是彈琴沒興致,作畫懶提筆,所以關上門兒,閑眺解悶。但這種陰沉迷蒙的氣氛,卻又給她平添上一段新愁。
“一帶”句仍寫景,輕霧籠罩下的庭院,只能使人煩悶,那末,遠處的景色又是如何呢?只見淡煙縈繞紅樹。隔樓,言其離得遠,望不真切。“看”字是點睛之筆,表示以上都是女主人公由近而遠所見到的景致。凝望是為了懷人,望而不見,愁思也由此而生。正如柳永所云:“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這樣,就把首兩句的疑團解開,又把題意揭出,由此而過渡到下片。
過變兩對句,由白晝轉入夜晚。霧已消,云亦散。“瘦”字形容天色漸趨昏暗,表現光線暗時人物視覺所產生的印象。天怎么會有肥、瘦呢?只不過是由于暮色漸濃,天容昏暗不清,似乎是變得“瘦”了。“風來”句用杜甫《佳人》末兩句詩意:“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詩以佳人之被棄寄寓詩人被貶之慨,表面上則以景語顯出佳人之端麗的品貌和高潔的操守。這里亦借此暗示女主人公的風致和遭遇,題意也由此進一步深化。
末三句借景抒情。夜幕降臨,新月象被畫得彎彎的、邊緣檀暈色的秀眉。“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王沂孫《眉嫵·新月》)娟娟新月,被看作是嫦娥帶著離恨所描成的彎眉。月光漸趨明亮,庭院階前花影扶疏,倚闌望遠的女主人公,從早到晚在等待,在凝思,但卻愛而不見,思之不得。“只難攀”三字表面上是說花影搖曳,可愛而無法攀摘,實際上也反映了她懷人而不能相見的空虛而苦悶的心理狀態。
上一篇:《劉因十首·南鄉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葉小鸞·南柯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