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古今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恨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這首詩寫于開成三年(838),當時詩人任宣州團練判官。宣州城東有宛溪流過,城東北有秀麗的敬亭山,風景優美。詩作描寫了詩人在開元寺水閣眺望的所見所聞。開元寺,建于東晉,初名永安寺,唐開元中改名開元寺。宛溪,河名,又叫東溪,發源于宣城東南嶧山,流經東域,到縣東北與句溪匯合。首聯寫登臨覽景,勾起古今聯想:六朝文物已成過去,那天淡云閑的景象倒是古今相同,造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氣氛。中間兩聯描繪宣州城外秀美的景色:三四句寫敬亭山的秀麗,飛鳥的來去均出沒在山色掩映之中;宛溪兩岸百姓夾河而居,人歌人哭都摻和著水聲。五六兩句寫兩種景象,深秋密雨給家家戶戶掛上了層層雨簾,落日掩映的樓臺在晚風中送出悠揚的笛聲。前者寫的是現實,后者是回憶;一寫地下,一寫天上;一明麗,一朦朧。把宣城的風物描繪得如此美麗,值得流連,而大自然卻無法讓人生永駐,因此末聯二句點題,游于五湖、享盡山水風物之美的范蠡,自然便成為詩人懷戀的人物了。
全詩工整流麗、明朗健爽的因素與低回惆悵交互作用,很有抒情意味,可以代表杜牧詩的風格。他在《獻詩啟》中說: “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這首詩體現了他的詩歌主張,即不難解,又不失之淺易,顯示了他的藝術風格。
上一篇:武元衡《題嘉陵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商隱《題小柏》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