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羅福星·絕命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獨立彩色漢旗黃,十萬橫磨劍吐光。
齊唱從軍新樂府,戰云開處陣堂堂。
海外煙氛突一島,吾民今日賦同仇。
犧牲血肉尋常事,莫怕生平愛自由。
彈丸如雨炮如雷,喇叭聲聲戰鼓催。
大好頭顱誰取去,何須馬革裹尸回。
背鄉離井赴瀛山,掃穴犁庭指顧間。①
世界腥膻應滌盡,男兒不誤大刀環。
【注釋】 ①瀛山:傳說中的仙山,這里指臺灣。穴:巢穴。庭:府宅。穴、庭借指殖民侵略者。
【鑒賞】 1913年12月到1914年3月,羅福星從入獄到被害,僅三個月。他在獄中感念舊事,時時命筆,留下不少祝愿新生政權根基永固和懷念臺灣同胞兄弟情誼的遺詩,這是其中的四首。
這四首詩,通過對起義軍軍威和豪情壯概的描寫,表現了臺灣人民同仇敵愾,蕩滌殖民統治,誓死捍衛祖國統一的堅強信念。詩章情詞激烈,氣勢豪壯灑脫。全詩雖以“絕命詩”名篇,又可視為各各言事抒情的四首短詩,次第寫了 “列陣”、“誓師”、“殺敵”、“凱旋”。
第一首( “列陣”)。起首兩句 “獨立彩色漢旗黃,十萬橫磨劍吐光”,慷慨昂揚,落筆旗、劍,寫出了起義軍氣勢之壯?!笆f橫磨” 暗用典事: 《五代史·景延廣傳》載,五代時,后晉稱契丹為“翁”,自稱“孫”。當契丹要后晉稱臣時,景延廣對契丹使者說: “……不可為臣,且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則來。”后兩句從軍樂、陣列著筆,賦法鋪陳,“陣堂堂”用雙字疊音,聲調鏗鏘,氣韻昂揚,寫出起義軍的赫赫軍威。樂府,本是漢代音樂機關,后成為詩體名。“新樂府”,則是唐代詩人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以敘事言情而不拘聲律的詩歌。
第二首 (“誓師”)。前兩句意取《詩·國風·無衣》 中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寫出了全島戰爭氣氛濃郁,軍民同仇敵愾,決心繼承中華民族尚武精神,與敵人決一死戰的情景。后兩句: “犧牲血肉尋常事,莫怕生平愛自由。”更是表現了起義戰士熱愛自由,反抗侵略,視死如歸的高尚品格。如果說,“須知世界文明價,盡是英雄血換來”是近代史上早期革命黨人覺悟的心聲,那么,民國時期“犧牲血肉”為“自由”,則已成為革命人民保家衛國的戰斗誓言! “煙氛突一島”是戰爭環境的形象描寫,它為后邊三句的直抒胸臆作了精彩的烘托渲染。
第三首(“殺敵”)。前兩句用比喻,明白如話,描繪出 “彈丸如雨炮如雷,喇叭聲聲戰鼓催” 的緊張戰斗勢態,戰場上,槍聲一響,拼將頭顱血,一洗祖國塵——這就是熱血男兒的實際行動。后漢人馬援說: “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彼栽娙顺修D其意,氣貫長虹,寫道“大好頭顱誰取去,何須馬革裹尸回?!笔阃铝酥恢硤鰹閲?,無須馬革裹尸還的豪情壯志。詩人將“馬革裹尸”歸葬的壯語翻進一層,更加顯得意氣豪雄,意境雄渾。詩句除用“馬革裹尸”典外,還用隋煬帝事?!顿Y治通鑒》載,楊廣曾取鏡自照,嘆道:“好頭顱,不知要給誰砍掉。”詩人借用說自己長有一顆好頭顱,卻愿以身許國,萬死莫辭!
第四首 (“凱旋”)。如果說前三首層次分明,人我兼有地寫了戰斗經過,那么這一首便是側重刻畫這位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氨赤l離井赴瀛山,掃穴犁庭指顧間?!薄板健保概_灣; “穴”,巢穴; “庭”,府宅?!把ā⑼ァ苯柚钢趁袂致哉摺T娙私柽@位熱血“男兒”的口吻說: 當初遠離鄉井,赴臺舉事,就是盼望早日平庭為田、蕩穴為墟,徹底推翻日本殖民統治。接下來,“世界腥膻應滌盡”,道出了掃盡兇頑的志向。最后,唱出了 “男兒不誤大刀環” 的心聲?!按蟮董h”,刀頭有環,因 “環” “還” 同音,故為還鄉隱語,寓托了殺敵凱旋的意思。
這組絕命詩,在結構上,既敘事又言情,既可總體一攬,亦可獨立分章,而層次卻異常清楚。在手法上,無一首不用典事,且用事有 “暗用” (第四首“大刀環”用 《玉臺新詠·古絕句四首》: “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直用”(第二首之“賦同仇”)、“反用” (第三首“大好頭顱”)。用典不拘一格,可以避免平庸,以變化取勝。在語言上,雖用典實,卻造語平實,通俗可誦,并不失聲色兼備、雄奇灑脫的格調。
文章作者:韓子渝
上一篇:愛國詩詞《石達開·白龍洞題壁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姜夔·翠樓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