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駱賓王
忌滿光恒缺,乘昏影暫流。
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
在昏暗的夜晚,當一輪明月高掛中天,驅(qū)走黑暗,送來光明的時候,人們該是多么高興啊!尤其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月亮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我國古代曾產(chǎn)生大量詠月的詩篇。而駱賓王的這首詩,在眾多詠月詩作中可稱獨具一格,短短的二十個字,卻蘊含著極其深邃的哲理。
詩題《玩初月》,“玩”即觀賞意思,但詩中作者不是像一般賞月者那樣描繪月亮的形態(tài),抒寫月色之美,而是將月亮人格化,與之對話。
首句“忌滿光恒缺”,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命題——“忌滿”。每至陰歷初三初四,新月初上,如鉤如眉,大多數(shù)賞月者想到的是人間的親人別離與聚散。如蘇軾便將“月有陰晴圓缺”同“人有悲歡離合”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駱賓王的目光中,缺月首先是戒除自滿。忌滿的思想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美德,早在《尚書·大禹謨》中即已有“滿招損,謙受益”的說法。南朝文學家謝莊在《月賦》中寫道:“朒朓警闕,朏魄示沖”。朒,指陰歷月初新月。朓,指月末的殘月。朏,也指新月,又專指陰歷初三的新月。魄,月輪廓間的無光之處。“闕”是缺失,“沖”是謙虛。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月初月末的微月,警戒人們應(yīng)防止缺失;上弦下弦的缺月,提醒人們要注意謙虛。《玩初月》中的首句便是繼承這種傳統(tǒng)思想,意思是“你為了提醒人們防止自滿,所以總是先以缺損的形象顯露給人們”。
“乘昏影暫流”是說新月只能在黃昏后短暫的時間里停留于空中,把光明灑向人間。新月黃昏后見于西天,不久即西下。
后兩句“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是一聯(lián)對偶句,它由前一句十分自然地引出后一句,這里是人與月的對話,作者詢問新月:既然你能夠像一輪巨大在明鏡高懸天空,照亮人間的一切,那為什么還要像現(xiàn)在這樣彎曲如鉤呢?明鏡指的是月中的圓月。這兩句表面講月,實則有著更深層的含義:駱賓王滿懷報國之情,可是他卻在宦海中屢遭打擊,壯志難酬。他正直不阿,卻遭人誣告,甚至陷身冤獄之中難以自明。但他始終不肯向惡勢力低頭。言為心聲,這兩句既是問月,又是自勵,它的深層意思是:既然我心明如鏡,又何必降低人格,曲意奉迎他人呢?
初唐四杰均好作詠物詩,駱賓王尤甚。他的《詠蟬》便是人所共知的佳作。本篇也是詠月詩中的杰作:篇中無一字寫月,卻又處處不離月;無一處寫己,卻又處處聯(lián)系到自己。他由見新月而想到應(yīng)力戒驕傲自滿,自我警戒;同時又由月的圓缺聯(lián)系到人格的高低,顯示了作者光明磊落的胸襟和正直不阿的節(jié)操。因此詩既是詠物,同時又是寫己,物我自然融為一體,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這首詩對后人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北宋寇準曾作《殘月》詩,也是為人稱道的詠月詩作,但它顯然受駱賓王這首詩的影響,請看寇詩的四句:“光隨春漏細,影共夕煙流。若近明河沒,還疑墮玉鉤。”這里寫的也是新月,連韻腳也全同于駱詩。從詩句看,寇詩的想像力也是頗為新奇的,它將月亮比喻為掉進銀河中的一只巨大明亮的寶玉鉤。然而其思想內(nèi)涵和意蘊,卻難與駱詩比肩。
上一篇:《焚香默坐歌·[明]唐寅》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疾邪詩二首·[漢]趙壹》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