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石城樂》原文與賞析
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諸少年,出入見依投。
陽春百花生,摘插環髻前。捥指蹋忘愁,相與及盛年。
布帆百余幅,環環在江津。執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
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余。水高不得渡,與歡合生居。
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風吹黃蘗藩,惡聞苦離聲。
《石城樂》選自《樂府詩集》卷第四十七清商曲辭四。《唐書 ·樂志》曰:“《石城樂》者,宋藏質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質嘗為竟陵郡,于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因作此曲。”
據文學史記載,東晉以來,長江流域的經濟得到發展,商業通暢,城市繁榮。宋文帝時期更顯著地呈現經濟上升的氣象。李延壽 《南史 ·循吏列傳》描寫宋文帝時城市中歌舞盛行的情況是: “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這就是流行 “吳歌”、“西曲” 的環境。( 《中國文學史》 第五章南方樂府民歌)
文學史上又記載說,“南朝的民歌,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情歌,大都以女性口吻的歌唱,歌唱者或歌中主人公的身份有時從歌詞中可看出來”。《石城樂》五曲也是情歌。
第一首 《生長石城下》,從歌詞中,我們看出,主人公是生長在城墻根兒下的市民女子,她的家是在“開窗對城樓”的臨街鬧市;她家可能是開什么店鋪的,總之,主人公是經常拋頭露面的中下層市民女子,在迎來送往中,在 “城中諸少年”中選好了意中人,便 “出入見依投”,大膽地表達了自己誠摯的愛情。
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主義道德觀念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里支配了舊中國的男女關系,男女青年之間一般地很難得到愛情的自由而正常的發展,古代也有一些詩人突破了封建思想的限制,寫出一些關于愛情的詩詞,但他們在詩的語言方面還要作許多隱晦曲折的表現,以掩飾或躲閃愛情的主題,可是在民間,和反動的封建主義針鋒相對的是勞動青年群眾追求愛情自由的力量。情歌,就是廣大勞動青年男女在黑暗的年代,從不間斷地通過口頭詩歌的形式堅持了他們對愛情的熱烈歌頌和贊美(烏丙安《民間文學概論》)。《家住石城下》這首情歌,就是以質樸、坦誠的語言,真實地表達了青年向往純潔愛情的熾烈愿望。
第二首《陽春百花生》,描繪了一幅在美麗春光下,女主人公與情侶相依相戀的圖畫。這首情歌也是以女性口吻,道出對真摯愛情的憧憬。歌詞中巧妙地運用借代手法。我們從 “捥”、“指”、“蹋”、“忘”這幾個動作,就可以想象得出,女主人公懷春的熱切心情,以及約會情人的一系列情節:戴花打扮,同情人手挽手踏青,流連忘返于花叢中,以及山盟海誓等情景都躍然紙上。
這首民歌在描寫女主人公熾熱感情的同時,又夾著一縷淡淡的哀愁。在“捥指蹋忘愁”一句中,一個“愁”字道出了這對情侶的愛情是有阻力的,相見是不容易的,他們多么希望永遠這樣相依相伴地“相與及盛年”哪!我們可以想象得出,他們的戀愛或許是不合法的,那么情歌中對于非法戀愛的熱烈歌唱,就是對封建社會傳統禮教的大膽干犯。
第三首 《布帆百余幅》,描寫的是情人離別的場面,還是女性口吻的歌唱。從歌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西曲歌”中常見的反映商婦、賈客生活的。那張帆待發的船只分明是商船,而不是戰船;與女主人公告別的 “歡”或是外鄉人,或是將要到外鄉去,他們本來屬于城市居民中的下層,這一階層的人大都不免為了謀衣謀食,奔走四方,在愛情生活上,“親愛在離居”是常有的心事。那么,女主人公為什么發出 “執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這樣哀愁之音呢?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女子的地位既不能和男子平等,在戀愛生活上遭受遺棄失戀的痛苦自然也比男子多。此處離別,說不定就是訣別,這兩句歌詞,雖然透露了女主人公的擔心,但更主要的還是表白了她對“歡”的一往情深以及對離別的無可奈何。這首情歌的主旋律仍然是歌頌純真愛情的。
這首民歌在寫法上也很獨到。以前兩句的鋪陳,襯托后兩句的離情。那百船張帆,環環江津,出發在即的情境描寫,渲染一種催人的氣氛,這樣才使戀人的離情倍加凄慘。
第四首 《大艑載三千》同 《布帆百余幅》同樣屬于 “西曲歌”之類,反映的是中下層市民生活。這首歌在寫法上成功地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整首歌詞不見一個“離”字,但我們從前三句的鋪陳中看出,歌中的 “歡”不論他是經商的,還是水手、船工,都屬勞動階層,他們常年在外奔波勞碌,因此與情人是離多會少。雖然這首歌在最后一句唱出了 “合”字,但這 “合”的得來又是多么不容易,是在 “漸水丈五余,水高不得渡”的偶然情況下,僥幸獲得的機會,因此就更加珍惜這短暫的 “歡會”,她幾乎是毫不掩飾地唱出她渴望愛情的心理: “與歡合生居。”
第五首《聞歡遠行去》,前兩句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唱出她“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這看似平常的送別詩句,卻有匠心獨運之處,不寫情懷,只寫場面一個“聞”字道破天機,這不是一般的情人離別,而是因 “聞”而送別,暗示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的蹊蹺,也引發人們諸多的聯想:或許她們的戀情是非法的,她們的愛情有重重阻力,那么要贏得愛情的成功,就要經受種種磨難;或許她的那個“歡”是個負心漢,對她的感情冷漠了,那么她將要忍受失戀的痛苦熬煎。總之,值此離別之際,女主人公的心情縱然是千頭萬緒,也無從下筆,那離愁別恨,那愁腸寸斷,那寂寞悵惘,都無法用言語表達,真是 “此情都在不言中”。
后兩句 “風吹黃蘗藩,惡聞苦離聲”,恰當、準確地描寫了環境,為送別的場面渲染了更為凄苦的氣氛,仿佛在女主人公受傷的心口上撒上了一把鹽,叫她怎能不愁上加恨,發出 “惡聞苦離聲”的哀苦之音呢!
上一篇:《秦漢民歌·相逢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碩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