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女子
雪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
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據《小腆紀傳·閻應元傳》載,1645年春,清兵南下,福王朱由崧被俘。當時,江陰縣典史閻應元,本已調任廣東英德縣主簿,因道阻留寓。清兵進逼江陰,新典史陳明遇邀應元共籌戰守,起兵抵抗。官民固守達81日之久,先后殺清兵七萬五千余人。后城陷,清兵屠城,尸滿街巷池井。清兵的暴行,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不滿與憤慨,而江陰官民的壯舉,則使不少人的心靈為之震撼,以致一位孱弱女子,亦揮筆城墻,寫下了這些氣勢磅礴的詩句。
詩一開頭便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尸橫滿地,血流成河的殘酷畫面,隨著這一個個鏡頭的推移,可以想見在此之前,壯士們曾作過何等艱苦卓絕的殊死戰斗。同為江陰城守而作,金人瑞有詩云:“金鼓搖城角,一色鐵衣沉日光。壯士并心同日死,名王席卷一時藏。”(《塞北》)江陰女子雖不曾作這樣的正面描述,而壯士們同仇敵愾,英勇搏殺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而腐尸卻以“雪”形容之,次句又強調“萬死”而“未肯降”,可見,作者所著意歌頌的,乃是壯士們的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由于作者的刻意渲染,這種凜然正氣,簡直充塞了整個天地之間,“孤忠”的形象是那么高大,那么使人由衷地崇敬。
三、四句轉為議論。顯然,作者是有感而發的。國土淪亡,民族蒙塵,決心雪洗恥辱的不乏其人,然而“隔江猶唱《后庭花》”的也大有人在。金人瑞《塞北》詩亦云“江南士女都無賴,正對落花春晝長”。這些人全然不知亡國之憂,他們的行為相去江陰壯士何遠!末句“活人不及死人香”,作者在深沉悼念烈士的同時,對那些雖生猶死,全無脊梁骨的人們進行了憤怒的譴責與無情的鞭撻。
由于此詩所敘寫的戰斗,是以將士們的覆滅告終,故呈現出沉郁、肅穆的悲劇氣氛,但其中所展示的江陰官民,為國家、為民族剛毅勇武、至死不屈的氣概,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精神,又使詩歌顯得剛健壯烈,而這樣的詩篇出之于女子之手,又更令人敬佩作者的膽識。
上一篇:陳子龍《渡易水》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朱彝尊《來青軒》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