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橋上車馬發,橋南煙樹開。
青上斜不斷,迢遞故鄉來。
“汾(fén)南”,地名,其地在今山西省西南一帶。在這首詩里,詩人以樸素的筆墨,記敘了一天早晨,他從“汾南”出發,向故鄉進發情景。其中“早”字既點明了出發時間,也暗示了出發時的激動心情。
首句寫車馬出發具體地點。一個“發”字引動了全詩。
次句“橋”后置一方位詞“南”,點出車馬行走方向。詩人坐在馬車上,撩起車簾放眼遠眺,高高低低的樹木都籠罩在濃密而漫無邊際的云霧之中;而等到車馬走近,原先看到的濃霧已迅速后退,好像是在為歸客讓路,又好像是在為歸客送行。人在霧中行走,由于目光穿射能力受到限制,總是只能看見近處的東西,而無法穿透層層霧障的遮蔽直視遠方,這樣就給人以錯覺,仿佛云霧由于人的漸漸迫近而向后、向兩旁退去,詩人將這種直觀景象攝入詩中,就使本來毫無生命的霧氣具有了人的生命和靈性。
第三句寫一路經過。車馬正自行走,忽然一座山峰斜插到面前,給人以“山回水復疑無路”之感;及至車馬走近山腳,原來正有一條不算太窄的大車路向山那邊伸去。就這樣,車馬一次次遇到斜插到面前的山峰的阻攔,而又一次次地繞過山梁而去。
結句寫看到故鄉時心情的喜悅。“迢遞(tiáodì)”,遙遠的樣子。詩人不說車馬朝故鄉馳去,而說故鄉正遠遠地朝自己迎來,將故鄉對游子的盼望和游子對故鄉的鐘情通過一個“來”字傳神地寫了出來。
這首詩從表面看通篇敘事,其實卻巧妙地將一個游子歸心似箭的心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出來。首句隨著車馬從橋上出發,詩人那顆回歸故鄉的急迫的心早就飛馳在路上了;次句與其說是霧氣主動散開,還不如說是詩人歸心驅趕的結果;第三句“不斷”二字既寫出了沿途山路的崎嶇,更襯托出了詩人歸鄉之心的急迫;乃至結句更是表現了詩人遠遠望見故鄉時那種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可見,寓熾烈之情于客觀的敘事之中,正是本詩的一個基本特點。
上一篇:令狐楚《少年行四首選二(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建《江陵使至汝州》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