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張可久·水仙子·懷古》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秋風遠塞皂雕旗①,明月高臺金鳳杯②。紅妝肯為蒼
生計。女妖嬈能有幾?兩娥眉千古光輝③。漢和番昭
君去,越吞吳西子歸。戰馬空肥。
【注釋】 ①皂雕旗: 繡有黑雕圖案的旗,即古代匈奴人的旗幟。②高臺: 姑蘇臺,為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所建。金鳳杯: 刻鏤有鳳凰圖紋的金質酒杯。③娥眉: 女子的秀眉。此與前兩句之 “紅妝”、“妖嬈”均指代美貌的女子,特指昭君和西施。
【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抒情小令。西漢王昭君自請嫁至匈奴,為漢朝與匈奴的睦鄰關系所做的歷史貢獻,有口皆碑; 春秋越國美女西施在越國戰敗后被送與吳國以求和解的故事為后人廣泛傳誦。這支小令以這兩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的事跡為題材,推出色調判然有別而形象一樣生動的兩幅動態畫卷: 邊地廣袤蒼茫,秋風蕭瑟凜冽,昭君倚立于插有黑雕旗的匈奴軍車上,遠眺家鄉,緩緩北行; 明月高懸,銀輝瀉地,金碧輝煌的姑蘇臺上,西施舉起鳳凰金樽,一飲而盡。朝代各不相同,事因確然有異,但是,歷史上的這兩位女子都告別故土,都強忍著內心的痛楚,履行著一般弱女子所不該履行的職責。“紅妝肯為蒼生計”一句解釋了其中的緣由: 她們都是為了使自己的國家百姓免于戰爭的涂炭,使家鄉不至于受戰火的焚毀。襟懷寬廣、志向高遠的人物形象陡然矗立于我們面前。可是,像這樣深明大義、甘愿犧牲自己歡樂的人又有多少呢? “女妖嬈能有幾?”這個反問句,感情深沉,語氣有力,詩人將自己對二女的贊賞與敬佩,傾訴無遺。詩人似乎覺得意猶未盡,“兩娥眉千古光輝”一句則從正面再次高度肯定了她們對國家、對民族的歷史功績將永放輝煌。接著 “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回到冷靜的理性思考,回扣前面的內容,呼應前面的感情,再評二女: 昭君是為漢番和親,才前往番邦的,西施是為越國的復興,才被獻與吳王夫差,直至越國得勝才返回故里的。這是對昭君出塞、西施入吳的現實與歷史作用的理性評述,它使讀者對她們的事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對兩位女中豪杰的尊敬和熱愛之情。末句 “戰馬空肥”,似乎與正面謳歌昭君、西施的詩意不銜接,詩情不吻合。然細細玩味,這才是神來之筆,突兀天降。因為 “戰馬空肥”極易使人想起宋代陸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的詩句。陸游在這首 《關山月》 中揭露了南宋朝廷在大片國土被金國侵占后,不僅不奮發抗戰,收復失地,反而偏安一隅,文恬武嬉、歌舞升平、及時行樂,抒發了憂國憂民之情。張可久大概正是借用陸詩意象和諷喻,諷刺那些只會奢靡淫樂、不思國泰民安的統治者們,他們連昭君、西施這些弱女子都不如。可見,此曲前面的全部意象、全部情感積蘊,都是鋪墊,只等 “曲終顯其志”,“戰馬空肥” 一句的深刻諷刺和強烈抗議,正是此 “志”。所以有人認為此曲是借歌詠昭君西施這兩位著名歷史人物,罵盡天下亡國君臣,不是沒有道理的。
文章作者:宋炬
上一篇:愛國詩詞《張瀾·得烈侄書作此答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程潛·總理赴桂林整軍北伐恭送紀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