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庾樓曉望》唐山水詩鑒賞
白居易
獨憑朱檻立晨空,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①,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庾樓在今江西九江市,瀕臨長江,其磯石突出江岸一百多步,相傳是東晉大將庾亮鎮江州(今江西九江)時所建。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因而得罪權貴,遭到造謠中傷,從東宮贊善大夫貶為江州司馬。本詩即被貶后在江州所作。
詩人本來懷著“兼濟天下”的大志,積極參政議政,勇敢地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結果竟遭到貶謫,這確實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從此緘默不語,意志消沉,只求避災遠禍,不敢過問政治,由“兼濟天下”而變為“獨善其身”。他當時的處境是孤寂的,思想是苦悶的。本詩通過詩人登樓所見山川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他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頭兩句寫詩人在一天清晨,獨自一人登上庾樓,站在樓上靠著長廊旁的紅色欄桿向遠處眺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色初明水色新”,黎明的曙光剛剛照亮大地,山嶺的輪廓開始明晰,江水的氣色十分清新。這是詩人寬闊的視野所望見的山川景物的一個最初印象。
晨光漸漸地變得明亮了,詩人在庾樓站得更久了,他對于山水景色也就看得更清楚了。詩人抬頭望山嶺,“竹霧曉籠銜嶺月”,他看見月亮從山嶺上落下去,剩下的半個月亮銜住山嶺,而這半個月亮又被山上的翠竹和晨霧籠罩著,顯出迷茫朦朧的樣子。詩人低頭望大江,“蘋風暖送過江春”,江面上的浮萍被晨風吹拂著,這晨風有一種暖意,是晨風把春天送過江來了,嚴冬快要過去了。山嶺上被竹霧籠罩著的月色是美麗的,江面上吹拂著浮萍的晨風是和暖的,春天的腳步已經來到大地,美麗的山水景物使詩人受到創傷的心靈得到了某種慰藉。
春天雖然開始來臨,但寒冬還沒有完全過去。詩人看見,“子城陰處猶殘雪”,城垣上月城的陰暗處還殘存著白雪,這殘雪在散發著寒氣,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而且,詩人還看到,“衙鼓聲前未有塵”,催促官吏到衙門排班參見稟白公事的鼓聲還沒有敲響,街市上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塵土飛揚,沒有人群和車馬走動,給人一種寂寞的感覺。殘雪的陰冷和街市的寂寞,難免使詩人心中產生某種憂傷和孤寂。
詩人站在庾樓上眺望山川城廓,明麗的清晨景色給他帶來某種安慰,但孤獨的登臨、殘冬的氣象、寂寞的城市,又會使他傷感。于是一種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鄉思之情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歷代登上庾樓觀望家鄉的游客不知有多少啊,而詩人現在也成了其中的一人。
這首詩處處緊扣題目,“晨空”、“初明”、“竹霧”、“銜嶺月”、“殘雪”、“衙鼓聲前”等句句扣住“曉”字,由望山、望水、望城到望鄉,句句扣住“望”字,詩人的感情在“庾樓曉望”之中表現出來。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曉暢,就象詩人曉望所見的江水一樣清新明凈。
上一篇:孟郊《巫山曲》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維《戲題盤石》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