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黃興·蝶戀花·吊黃花岡》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轉眼黃花看發處③,為囑西風,暫把香籠住。待釀滿
枝清艷露,和香吹上無情墓④。回首羊城三月
暮,記血肉紛飛,氣吞狂虜。事敗垂成原鼠子⑤,英
雄地下長無語。
【注釋】 ①蝶戀花:詞牌名。詞牌,旨在點明詞的音韻格律,與內容無關。但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對革命烈士們的革命友情,卻與蝶戀花的字面意義相關,屬于 “緣題作賦”的作品。歷代詞家常有用之者。②吊黃花岡: 1911年舊歷3月29日,黃興領導的廣州新軍起義失敗,事后尋得烈士尸體七十二具,合葬于廣州城外。這首詞即為悼念七十二烈士而作。③黃花:指菊花。由于菊能抗霜,故文人多把菊花作為高風亮節的象征。④無情墓:意謂無情的黃土掩埋了革命烈士。⑤原鼠子: 原因是敗在鼠輩手上。鼠子,猶鼠輩,這里指泄密者。
【鑒賞】 詞的開頭,作者一看到即將開放的菊花,便聯想到與菊花具有共性而以身殉職的革命戰友。為了奠祭烈士們的在天之靈,特叮囑秋風暫且籠住花香,等待滿枝飽含著晶亮的露珠時,再把它吹送到掩埋烈士忠骨的無情墓地去。在這里,黃花的傲霜性格,烈士的抗暴精神渾然一體。在革命處于逆境時,作者不能親臨墓地致祭,而希望黃花的 “滿枝清艷露”,能撫慰忠魂的遺恨,其感情是何等的深沉、熾熱,胸襟又是何等的豁達、灑脫。“無情墓”,正是當時那個令人窒息的黑暗社會最形象的象征。它飽和著作者對清王朝反動勢力的血淚控訴和對烈士的骨肉深情。在詞的下闋換頭時,作者的思緒生發開來——去年暮春時節廣州起義的壯烈場面驀地展現在眼前: 那就是戰友們的 “血肉紛飛,氣吞狂虜”! 寥寥八個字,對烈士們的獻身精神和英雄氣概表示了高度的贊揚和崇高的致意,因而最后兩句便點明應該承擔這次起義失敗責任的,是革命隊伍內部的鼠輩。烈士們是無愧于革命的,他們雖敗猶榮。作者對烈士們的這種歷史定論,不正是他送到烈士墓前最珍貴的祭品——束 “滿枝清艷露” 的黃花?作為一位革命領袖,詞的立意又豈只是給當時革命隊伍里已死者的墓上投上一束光環,它所輻射出來的光芒,更應該是對未死者的激勵。
按 《蝶戀花》 的格律,下闋第二句的句式應為 “血肉橫飛,記氣吞胡虜”,又 “鼠子” 的 “子” 也屬 “混” 韻。因此,有人對這首詞頗有微辭。但以黃興在香港贈李沛基的 《蝶戀花》 為佐證 (它的同位句為 “夢枕驚回,獨自思君語”) 全詞無一違律處,則此詞不知是有所傳誤,還是作者戎馬倥傯之際,未暇顧及聲律所致? 即或屬于后者,也仍不失為一首 “瑕不掩瑜” 的杰作。
文章作者:符乃若
上一篇:愛國詩詞《陳伯平·吊陳天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黃炎培·吾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