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陳伯平·吊陳天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陸沉大地誰為主? 蓬梗飄零剩此身。①
尼父抱經思王魯,仲連蹈海為抗秦。②
鯤鵬無力搏蒼溟,寶劍何年斬佞臣。
太息蕭蕭大森水,中原滿地正胡塵。
【注釋】 ①陸沉:指國土沉淪。②尼父:指孔子。王 (wang):使……稱王。
【鑒賞】 1905年冬,滿清王朝和日本政府相勾結,取締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政治活動,陳天華激于愛國義憤而投日本大森海灣殉國,以圖用自己的生命喚醒國民。陳伯平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了兩首悼亡詩,此為其一。首聯 “陸沉大地誰為主?蓬梗飄零剩此身。” 以詰問起詩,流露出國家危難而無人能挽的悲憤愴惻之情: 國內政治昏暗腐敗,社會沉淪頹廢,民眾遭受涂炭,自己孤身飄零,宛若風中轉蓬,水面草莖,空有愛國憂患之心,難為救國圖存之實。戰友以身殉國,自己茍且偷生,實有一種深沉的自責。“誰為主”,事實上誰也沒能主宰。陳天華的殉國是否是一種回答呢?詩人在極度悲憤中暗寓了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
頷聯以史論政,借古頌今。“尼父”指孔子。相傳孔子以《春秋》仕魯,力圖使魯國成就霸業,終因統治階級不納而歸于失敗。“仲連蹈海”指齊國高士魯仲連堅守民族大義,反對暴秦,誓不做秦國降民而欲投東海殉國。陳天華撰《警世鐘》、《猛回頭》,指陳政弊,喚醒民眾,以及自投大森海灣的壯舉和尼父、仲連是何等的相似。作者借古史熱情謳歌了陳天華的壯舉,高度頌揚其愛國主義熱情。古今輝映,激揚著反清志士的斗爭豪情。
頸聯把陳天華和 “鯤鵬” 相比,緊承上聯意旨,進一步描寫陳天華為國殉志的高尚情操,抒發了對英雄志士的哀悼之情。“鯤鵬”句出自莊子 《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如此大鳥,尚不能轉旋蒼冥,何況孑身一人呢? “何年斬佞臣”是作者對革命前景的展望。作者相信,在陳天華英雄壯舉的鼓舞下,會有千千萬萬后來人,繼承先烈遺志,振作精神,推翻一切腐朽的反動統治。此聯首句虛寫,次句實寫,虛實結合,形象鮮明可感,洋溢著愛國除奸的壯志豪情!
尾聯 “太息蕭蕭大森水,中原滿地正胡塵。”詩人以揮灑自如的筆觸,勾畫出大森海灣的滾滾怒濤,仿佛在為壯士哀歌,嘆息壯志一去不還! 而祖國大地正胡塵滿天,清廷的奴役和列強的踐踏,山河蒙難,民眾涂炭。作者融情于景,使人見景泣淚。
這首詩巧妙貼切的用典,使沉痛的悼唁和熱情的謳歌交織熔鑄,使愛國的激情和堅定的斗志交相輝映,給人一種前仆后繼的鼓舞力量。
文章作者:王家渝
上一篇:愛國詩詞《葉挺·憑崖立馬君試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黃興·蝶戀花·吊黃花岡》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