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菩薩蠻》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①騎馬倚斜橋,滿樓江袖招。②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③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④
【注釋】 ①春衫薄:形容春衫舉,風度翩翩之姿。②紅袖:指婦女的紅色衣袖。此處代指美女。③翠屏:指飾有翡翠之屏風。屈曲:即屈戍,門窗上的環紐,搭扣。明陶宗儀《輟耕錄》“屈戍”條云:“今人家窗戶設鉸具,或鐵或銅,名曰環紐,……北方謂之屈戍,其稱甚古。”此“屈曲”者,當指屏風折迭之處的環紐。④度:量詞。次,回。
【譯文】 如今我年老了,回頭想想過去在江南之事,仍然使我胸中充滿樂趣。想當年,我青春年少,風度翩翩,春衫飄舉,騎著馬兒靠在斜橋,望著那紅樓之上的美人向我頻頻招手致意。登上小樓,見翠羽屏風之后擺著酒席,我與她們開懷暢飲,喝得酩酊大醉,當夜便留宿在小樓里。想當年,看眼前,春花開滿枝,白發千萬縷,回鄉已無望,終死于此地。
【集評】 清·張惠言:“上云‘未老莫還鄉,,猶冀老而還鄉也。其后朱溫篡成,中原愈亂,遂決勸進之志。故曰:‘如今卻憶江南樂。’又曰:‘白頭誓不歸。’則此詞之作,其在相蜀時乎? (《詞選》卷一)
清·譚獻:“‘如今卻憶江南樂’,是半面語,后半闋意不盡而語盡,‘卻憶’‘此度’四字度人金針。”(《譚評《詞辨》卷一》)
清·陳廷焯:“風流自賞,決絕語,正是凄楚語。”(《白雨齋詞評》)
近代·李冰若:“端己此二首自是佳詞,其妙處如芙蓉出水,自然秀艷。按韋曾二度至江南,此或在中和時作,與入蜀后無關。張氏《詞選》好為附會,其言不足據也。”(《栩莊漫記》)
【總案】 這是韋莊羈旅蜀地時,回憶離別江南、追想平生之作。此詞所寫當日江南之游,早已成為記憶,而他的還鄉之愿,也早已望斷念絕。以此種心情來回憶當年江南之羈旅,反而覺得當年的江南羈旅,較之今日仍有可樂之處了。然則今日之所以感到當年之可樂,恰好反襯出今日之更為可悲,與還鄉之愿的落空。最后二句,以一“誓”字表明自己老大之苦,感慨終老此地之痛,其無窮無盡之悲,至矣盡矣。
上一篇:周邦彥《蘇幕遮》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煜《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