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浮!
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
會同館,即燕山客館,金首都中都(今北京市)的一個旅舍。乾道七年九月九日(1171),范成大抵達中都,宿會同館。次日,聞聽金欲扣壓使臣的消息,慨然作此詩,以明志,告曉天下。
文言中,“秋”有時機、日子的意思。如:“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史記·李斯傳》)又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國志蜀諸葛亮傳·出師表》)詩一開始,詩人便講明自己處境的艱難。長驅萬里赴金國,仍是孤臣(范成大自稱)到了生命最為關鍵的時刻。“孤”在這里點出了力量對比的懸殊,一倍增其險惡。因而詩人以“一漚”自比:這一生哪里只是一個飄浮在水面上的水泡呢?水泡極其輕微短暫,但畢竟還能在水面上自由地浮動,生生滅滅,而多事之秋里,詩人覺得生命還不如水泡啊。使金的艱巨,生命的難以把握在這里被渲染至高潮。詩人卻沒有畏懼。民族氣節,愛國熱情使詩人視死如歸。第三、四句便是詩人激情的宣言。
漢時蘇武出使匈奴時被拘留,他以氈雪為食,手執漢節,不屈不辱。匈奴把他流放到北海上放牧羝羊(即公羊),羝羊產奶才能讓他歸。范成大在這里借用了這個典故,凜然說道:我手執漢節便與漢節同生死,共存亡,就不要再問公羊能否產奶罷!
范成大臨行前曾對趙昚(宋孝宗)說:“無故遣泛使,近于求釁,不戮則執。臣已立后,仍區處家事,為不還計。心甚安之。”這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愛國精神在《會同館》中得到了最高顯示。范成大后來終于完成使命,朝野南北無不欽佩。
這首絕句筆力蒼勁,悲壯深沉,可謂使金七十二首絕句中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陸游《秋懷》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范成大《州橋》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