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南岸。濱江立市,傍湖興城,東連黃石,西接武漢,北與黃岡地區隔江相望,南同咸寧地區瀕湖為鄰。鄂州,自古就以“形勝之名區,山川之險要”而著稱。武全公路、武沙鐵路與長江并行穿過市區,宜黃一級公路貫通全境。鄂州已成為四通八達的水陸要沖,是鄂東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現轄鄂城、華容、梁子鎮三個縣級區和一個國營長港農場。全市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6平方公里。總人口91.6萬多人,其中城鎮人口20萬人左右。
屬亞熱帶季風過渡區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冬寒期短,四季分明,光照時間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7℃,無霜期273天,雨量豐富,陽光充足,植物生長期長,環境宜人。
鄂州市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唐堯時為樊國,夏代為鄂都,為稱鄂之始。秦代改建鄂縣,屬南郡管轄。三國時為吳都,以縣南武昌山(今太和鎮附近)之名為縣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為鄂州。宋初復名武昌縣。南宋升為壽昌軍。明、清兩朝皆為武昌縣。民國后改為鄂城縣。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組建為省轄市。
這里是飲譽中外的“武昌魚”的故鄉。境內主要有梁子湖、三山湖、花馬湖等17個湖泊。這里又是著名的銅鏡之鄉。早在東漢末年就已發展成為“制鏡中心”。近年來,境內出土的銅鏡有五百余面。其中的一面鑄有飛天,鑄造年代比敦煌飛天壁畫創作年代為早。
今天,鄂州正發展為一座擁有以冶金、機械、建材、造船、紡織、電子等為主體的中等城市。自古以來,鄂城西面的西山就以獨特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聞名遐邇,孫權、陶侃、元結、蘇軾、黃庭堅等都在市區內留下了讀書、避暑、悠游、吟詠的遺跡,共約百處。作為“三國旅游線”和“長江旅游線”的交匯點,這里將日益成為人們慕名而至、流連忘返的游覽勝地。
上一篇:詠《鎮江·西津渡古街》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