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陸游·書憤》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①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②
【注釋】 ①樓船:高十余丈的大戰船。瓜洲:即瓜洲鎮,在今江蘇省邗江縣南長江濱,與鎮江斜相對峙。宋時為軍事重鎮、江防要地。渡: 渡口。鐵馬: 披甲的戰馬。大散關: 在今寶雞市西南。當時南宋與金西以大散關為界。②堪: 能。伯仲: 原指兄弟間長幼次序,伯為長,仲為次,引申為衡量人物等差之詞。伯仲間,意指可以相提并論。
【鑒賞】 此詩于淳熙十三年 (1186)春作于山陰,陸游時年六十二歲。詩題“書憤”,全詩即以憤為基調,自始至終充溢著憤懣之情。按詩的內容為序,凡三憤:
一憤抗戰受阻撓,中原長期被金人霸占?!霸鐨q那知世事艱”飽含著陸游幾十年經歷所積聚的氣憤。年輕時的陸游就立志抗金收復中原。那時年少閱世不深,以為收復中原的事業會很快實現,哪知正義的事業卻屢遭阻撓破壞,幾十年過去了,北望中原見國土仍遭金人踐踏,詩人胸中的怒氣噴涌如山。
二憤壯志未酬人先老。壯年時期的陸游,積極參加抗金斗爭,親臨前線對敵作戰。曾親眼見到過夜色飛雪中,戰船游弋過瓜洲渡口,金秋烈風中,鐵馬馳騁在大散關。陸游當時意氣風發,壯志凌云,曾以 “塞上長城” 自許,即以捍衛國家、揚威邊塞的名將自許。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 “萬里長城”,唐朝名將李勣被唐太宗喻為 “長城”。陸游自比于他們,要為統一國家建立功勛。然而,陸游積極抗金卻屢遭排擠、打擊,報國無路,時光易逝,現已成了兩鬢斑白的六十二歲的老人閑居于鄉。人到暮年,壯志落空,這又是詩人氣憤的另一原因。
三憤奸佞當道,朝中無諸葛?!俺鰩熞槐碚婷?,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表》是蜀漢后主建興五年 (227) 三月,諸葛亮率大軍由漢中北伐曹魏,向后主上的表。其中有 “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之語。詩人仰慕他、贊美他,借以表明自己恢復中原的心愿。當朝無諸葛是因為朝廷重用秦檜之流的奸佞小人,而對國家赤膽忠心的志士能人卻進行打擊陷害。在 《夜讀范至能 <攬轡錄> 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 中,就曾表達過這種憤恨: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p>
歸根到底詩人所憤恨的是南宋統治者及其屈辱投降的政策,雖然詩人在此詩中未直言,但造成上述諸 “憤”之根源都在于此。
文章作者:張靜書
上一篇:愛國詩詞《老舍·鄉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