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后游》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甫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這首詩是杜甫再次游覽修覺寺后寫的。全詩描述了再游修覺寺的感受和美好的風景,表達了一種客愁中的短暫的閑適心態。
詩的開頭寫道,作者曾經游賞過修覺寺,也曾經漫步于橋上,佇立暇想,再次游覽自然增加了幾多回憶,生出幾分愛憐之情。兩句采用了倒裝句,將“寺”和“橋”突出來,以表達上次游覽時留下的深刻印象。詩的下兩句接著寫道,那景色秀麗的江山好像獨立寺旁,等待著詩人的光臨,那些在風中盛開的花卉,輕輕蕩漾的楊柳,自由自在,無私地用自己美麗的容姿裝點著江山。真可謂寺橋生憐,草木含情。緊接著,詩人在描寫了寺橋的景色后,把視野推向漫無邊際的曠野。清晨原野上露珠晶瑩,空氣濕潤,晨光如煙似霧,灑遍了大地。黃昏時分,沙地松軟溫暖,夕陽的余輝給沙地披上了金燦燦的光芒,讓人如醉如癡。晨輝夕光,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景色,杜甫從清晨到黃昏,流連在這里,忘記了憂愁。詩中的“薄”和“遲”用得貼切,薄是極寫清晨的煙霞之美,遲是極寫詩人留連忘返、不知時間過得這么快的心態。詩的結尾寫道,游覽了修覺寺的美好風景之后,我浪跡異鄉,客居多年的憂愁全部消減了,除了這個幽雅清靜之地,我又能去那兒呢?看上去好像是寫樂而忘憂之感,其實,詩人的去家懷鄉、憂國憂民的情感,哪能因此消減呢?如果消減了,也就不用再游修覺寺了。
這首詩語言平實生動,情感真摯,于樂而忘愁之處寫愁,讀來使人感到愁在詩外,反而更增加了愁的氣氛,至為感人。
上一篇:白居易《后宮詞》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商隱《哭劉蕡》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