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老舍·鄉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茫茫何處話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①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②
無限鄉思秋日晚,夕陽白發待歸鴉。
【注釋】 ①桑麻:指桑和麻。泛指農事。古人云: “養桑麻,育六畜也。”②羚角:即羚羊角,性寒,可作中藥材。
【鑒賞】 這是作者 《八方風雨》中的一首結尾詩,也可說是作者在八年抗戰中的一個總結。
《八方風雨》是老舍參加抗戰的生活紀實。抗戰伊始,1937年冬,老舍拋妻別雛,只身南下,投身抗日運動。在八年抗戰中,始終主持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領導全國文藝界,為抗戰、為團結、為人民大眾的利益、為民主自由、為反法西斯,以筆為戈,抗日救亡。流浪飄泊,忍饑受寒,常常數月不知肉味。病魔纏身,一病接一病,一年難得兩月舒心的日子。但一切為了抗戰,他舍身亡命,嘔心瀝血,創造性地提倡和發展了 “抗戰通俗文學”,創作了大量通俗演唱作品,流行民間,喚起民眾,一致抗日。在整個抗戰中,他創作了自稱 “從事抗戰文藝的一個較大的紀念品”——《四世同堂》等抗戰小說、抗戰戲劇、抗戰詩歌以及散文、雜文、評論等等抗戰作品數百萬言。像這樣的抗日英雄人物,到頭來腰無半文,一貧如洗。抗戰勝利了,老舍還是一個平平凡凡的老舍,連復員的條件都不具備: 一無官方照顧,二無錢買黑票。八年流浪,四處為家,勝利思鄉,毫無辦法,只好寫下這首 《鄉思》借以抒懷。
詩的首聯開門見山地提出,已經國破家亡,無邊無際,還談得上什么家鄉建設?頷聯寫出文學事業是偉大與崇高的事業,“一代文章千古事”,作者由此感到自己已過去了半輩子,余下的心愿只有 “半庭花” 了,深表惋惜。頸聯“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是涉身處境地描繪當時的社會,前句比喻社會像珊瑚那樣冷,后句形容社會像羚角那樣寒。說明那個社會無溫暖、無民主、無自由,冷若冰霜。尾聯 “無限鄉思秋日晚,夕陽白發待歸鴉。” 作者大發感慨,八年流浪,還鄉不得,怎能不叫人傷感?正如馬致遠 《天靜沙·秋思》所云: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全詩對仗工麗,用語凝練,膾炙人口。乍一讀起來,使人感到 “低沉”、“凄涼”。可是細細品味,這種 “低沉” 不是消沉,這種 “凄涼” 確實是傷感,但絕不是頹廢。恰恰相反,正是他這種憂心忡忡的精神,體現了他那強烈的憂國憂民的高尚的愛國情操。不是么?請看他在回鄉不得時,毅然應邀赴美講學,繼續寫作 《四世同堂·饑荒》。1949年共和國一成立,他便起程回國,這就是一個鐵的證明。
文章作者:李萱華
上一篇:愛國詩詞《陳獨秀·存歿六絕句·之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陸游·書憤》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