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黃誠·亡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茫茫長夜欲何之? 銀漢低垂曙尚遲。①
搔首徘徊增愧感,撫心堅毅決遲疑。
安危非復今朝計,血淚拼將此地糜。②
莫謂途難時日遠,雞鳴林角現(xiàn)晨曦。
【注釋】 ①銀漢: 銀河。②糜: 此指糜軀,即獻出生命。
【鑒賞】 這首詩寫于1936年2月。當時國民黨特務(wù)闖入清華大學搜捕進步學生,作者對反動統(tǒng)治者無心抗戰(zhàn)反而壓制抗日革命力量的這種暴行極為憤慨,寫了這首詩以表達自己追求正義和真理,誓與反動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
首聯(lián)用對蒼茫寰宇的追問開頭,破空而來,起筆不俗。“長夜” 比喻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曙光象征革命的勝利。當時日軍侵略東北,國民黨無心抗戰(zhàn)卻把戰(zhàn)火燒到國人頭上,革命處于劣勢,局勢不明,所以說 “銀漢低垂曙尚遲”,離天亮還很遠。同時,這也暗示了頷聯(lián)彷徨苦悶迷茫心境的原因,隱含著作者對中國革命前途的深切憂慮和關(guān)心,對自己無所作為,大丈夫 “無顏居冷署,有淚滴吟壇”,不能報效祖國,肩負民族使命,內(nèi)心有深深的愧疚感、自責感。但追求光明,為真理、正義而獻身的遠大志向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最終能使作者如釋重荷,拋卻遲疑和猶豫。作者仰察天宇,俯問厚地,其無所作為的苦悶、痛楚心情表現(xiàn)得極其充分。“搔首徘徊增愧感,撫心堅毅決遲疑”,展示出了作者內(nèi)心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和軌跡。
“安危非復今朝計,血淚拼將此地糜”,這是表達戰(zhàn)斗決心的詩句。這里所言之志是革命壯志,是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為革命甘愿奉獻寶貴生命的遠大理想和崇高志向。有了堅定的革命信念,尾聯(lián)便一掃前面的矛盾困惑心情,對革命的未來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雞鳴林角現(xiàn)晨曦”是對革命勝利的期望和歡呼,也是走出猶豫遲疑心境之后心胸的豁然開朗。既是對革命前景的預言,也是對自己選定革命道路之后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自己的鞭策。
“夫文以行立,行以文傳” (劉勰 《文心雕龍》),作者早年立下了 “血淚拼將此地糜” 的壯志,后來參加革命,被俘后英勇不屈,成為殺生成仁、舍身取義的典范,有著己諾必成的悲壯。“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詩·大序》),重要的是作者的革命志向 “在心發(fā)言”之后有革命的實際行動,為自己的理想奮斗不止。結(jié)合作者的人生歷程來讀這首詩,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別是對處于人生十字街頭,還沒有堅定人生目標的青年人,有著更為深刻的教育意義。
文章作者:劉志華
上一篇:愛國詩詞《陳玉樹·乙酉春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熊亨瀚·亡命彭澤》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