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徐錫麟·出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①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②
【注釋】 ①大刀環:大刀頭上的環,環與還同音,古人因用為還鄉的隱語。胡奴: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歧視性稱呼,這里借指清朝統治者。玉關: 即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北, 這里指山海關, 也泛指邊關。 ②沙場: 指戰場。 馬革裹尸: 謂英勇作戰,死于戰場后,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
【鑒賞】 《出塞》是漢樂府 《橫吹曲》名,魏晉以來,詩人常用它作詩題,描寫將士的邊塞生活。徐錫麟的七絕 《出塞》,是借用樂府舊題,通過抒寫出征戰士的豪壯心情,表達作者以身許國的革命精神。
首句 “軍歌應唱大刀環”,以軍歌起興,說出征的戰士,應當充滿信心,高唱軍歌出征,然后勝利歸來。環、還同音,大刀環就是大刀還,是出征戰士勝利歸還的隱語。第二句 “誓滅胡奴出玉關”,扣緊了詩的主題。這里以胡奴指代清朝封建反動統治者,以玉關指代山海關。清末,中國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危險,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革命黨人認為只有推翻清朝反動封建統治,才能挽救祖國滅亡的命運。所以詩中發出了這一豪邁堅決的誓言。“只解沙場為國死”,是說要推翻清朝反動封建統治,只有發動武裝起義。革命志士只知道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在武裝起義的戰場為國捐軀。“何須馬革裹尸還”,用了后漢馬援的典故。東漢初年,馬援平定了南方的叛亂,班師回朝,好友孟冀對他說:“你已經屢建大功,功成名就,該好好休息,享受榮華富貴了!” 馬援回答說: “現在匈奴和烏桓,還在北部邊疆騷擾,我想申請帶兵去迎擊。男子漢死就要死在邊疆的荒野外,用馬革把尸體裹了埋葬,哪能夠睡在床上,死在女子懷中呢?”作者的這兩句詩比馬援說得更深刻、更豪邁: 真正的男子漢只知道為國戰死沙場,何必去考慮馬革裹尸運回家鄉的事呢?
這首詩,剛勁有力、聲韻鏗鏘,雖借用樂府舊題,抒發的卻是革命志士為了推翻清朝反動統治、拯救祖國、視死如歸的豪壯情懷。
文章作者:馬達
上一篇:愛國詩詞《于謙·出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朱德·出太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