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士和·臨江仙》原文賞析
同楊魏村少參登桐君山
睡里釣臺相失,尋仙且上桐山。亂峰環合碧波寒。笑攜黃鶴伴,來坐白云間。
二十年前游處好,趨庭猶憶紅顏。而今狼籍鬢垂斑。西風衰草外,長嘯下松關。
這是一首記游感興之作。釣臺、桐山,均在浙江桐廬縣境內,座落在秀麗的富春江畔。相傳東漢嚴光 (字子陵) 為劉秀同窗。劉秀立國后,他辭官不就,改名換姓,隱居于富春山中。釣臺就是傳說中他當年垂釣之處。“睡里釣臺相失,尋仙且上桐山”,二十年來只能在夢中見到神往已久的釣臺,醒來就倏然而逝了。今天總算得償夙愿,又親自登上了這塊夢寐以求的仙居福地。短短兩句,簡要地介紹了重登桐君山的原因,寫出了從渴慕、焦躁到欣慰、快暢的感情轉換過程。往日的夢境竟然成真,這短暫的解脫給詞人帶來了多大的歡樂! 站在這塊嚴子陵釣臺上,向上看,“亂峰環合”,怪石嶙峋,往下瞧,江流清澈見底,令人頓感清冽神爽。伴著友人含笑登上白云繚繞、遠離塵世的山頂,也來領略一番閑云野鶴,與世無爭的神仙之樂吧。看來,上片緊扣一個“笑”字落筆,酣暢淋漓地渲染了作者故地重游時的歡悅心情。但若再深挖一下,為什么時任禮部侍郎(正三品) 的萬士和,卻了時夢到嚴子陵釣臺,向往著這種遠塵絕俗的退隱生活?他的內心深處難道不是非常壓抑郁悶的嗎?對釣臺的渴慕,正流露出濃重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感傷情懷。越是笑得暢快,越反襯出他的苦悶之深。片刻的歡悅抵銷不了綿長的愁思,淺層的欣慰表象畢竟遮掩不住意識潛流中深重的悲涼之感,這才是全詞的感情基調。
“二十年前游處好,趨庭猶憶紅顏。”趨,向某地、某物急步快走。紅顏,即少年,指年輕時的自己。青年時代給自己留下美好印象以至二十年來夢牽神繞的那個庭臺就在前面了,睹物思舊,詞人一面急不可耐地直趨而上,一面情不自禁地回憶起當年的虎虎生氣,勃勃豪情。可是,“而今狼籍”,一片殘垣頹壁,已經面目全非了。歲月無情,自己也成了一個兩鬢蒼蒼的垂暮之人,二十年前那個顏面紅潤,神采奕奕的翩翩少年,連同他那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都到哪里去了?默默地站立在枯枝敗葉之中,只聽到強勁的西風,呼嘯著直往松關而去,久久不歇; 只感到陣陣寒意,從頭到腳,久久不斷; 只覺得心如槁木,萬念皆休。這山,這草,這風,這人,沉浸在無涯的蒼涼之中。總想著登山尋仙能帶來精神上的解脫,哪怕是片刻也好,不承想舊地重游卻讓自己陷入更深的苦悶困惑之中:大千世界,茫茫苦海,何處是歸宿?
這首詞剪裁十分精當。詞人記游是為述懷服務的,所以詞中對登山途中所見,只擇其要者,一筆點過,只用 “亂峰環合碧波寒”七個字,就寫出了富春江上七里瀧峽谷處的景觀特色。詞人用對比的表現手法,以“笑”襯“衰”,以二十年間的兩次登山作為鮮明對照,以“紅顏”比“斑鬢”,從而收到了更為強烈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楊慎·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段成己·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