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唐彥謙
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將能事送殘春。
為云為雨徒虛語,傾國傾城不在人。
開日綺霞應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
嫦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鴉黃作蕊塵。
早在唐代,栽種和觀賞牡丹的風氣極盛一時,后來,歷代的文人雅士,對牡丹也極盡贊美之能事,“富貴花”、“百兩金”都是其別稱,唐彥謙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寫了好幾首詠牡丹詩,這里選的一首是其中的佼佼者。
“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將能事送殘春。”多情的造物主能作出精巧的安排,用牡丹花送走了春天。這里寫出了牡丹在春夏之間開花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首聯用語詼諧,自然流露出喜悅情緒,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為云為雨徒虛語,傾國傾城不在人。”巫山神女雖美,能呼風喚雨的事也是徒有其名,傾國傾城的美色,也不能在美女中尋求。“為云為雨”是活用宋玉《高唐賦》中楚王與巫山神女在夢中幽會的故事,說明神女也不能和牡丹相比,為牡丹花的美姿蒙上了一層迷離神奇的色采;“傾國傾城”是用《漢書·外戚傳李延年歌》中關于北方佳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記載,形容牡丹花的美遠比美人高超。用典富于變化,寫法一層比一層深入。
從第三聯開始,側面寫牡丹的美麗。開花時,綺麗的彩霞會失去光采;一旦凋謝了,能使牡丹開花的春神也要傷心落淚。尾聯緊承上聯的后一句,牡丹花凋謝時,嫦娥和婺女都趕來送行,臨別時牡丹把花蕊留下作為紀念。全詩寫到結尾時,詩人和牡丹之間的感情交流已經達到高潮,構思新奇,寫得細膩入微。
這首詩贊美牡丹,但又不從正面寫牡丹。綺霞失色,青帝傷神,嫦娥婺女相送,用這些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和神話傳說中的美麗形象,從側面反襯牡丹的美麗,起到了強調和突出的作用。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在這種手法運用中,詩人巧妙地把牡丹人格化了,便于表達出詩人感情寄托的力量,寫法堪稱新穎別致,收到了親切感人的藝術效果。
這首詩用典也很成功,這是詩人創作的一大特色。在這之前,寫抒情詩是否可以用典是有爭議的。鐘嶸《詩品》說:“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用事就是用典。鐘嶸認為詩是表達情性的,是不能用典的。宋代詩論家說:“唐彥謙詩最善用事,”又說“用事精巧”,肯定了這種手法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羅隱《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鄭谷《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