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仲冬觀牡丹花于城西人家》詠牡丹詩鑒賞
徐渭
名園已得艷春朝,又向寒冬發數條,
昨夜催妝誰遣誤,明朝飛雪苦非遙,
終持粉面嬌羅綺,故向梅花伴寂寥,
白發紅顏能幾日,紛紛蝴蝶過西橋。
這首七言律詩描繪了一枝仲冬開放,不畏苦寒,愿與寒梅為伴的奇特的牡丹花,寄寓了詩人剛直不屈的個性。
詩的前四句寫仲冬牡丹的不畏苦寒。首聯第一句“名園已得艷春朝”,寫牡丹花曾占名園,已爭艷于春朝。牡丹花花大、型美、色艷、香郁,雍容華貴,素稱“國色天香”、“富貴花主”,所以皇子王孫、名門顯宦多植之于花苑名園。仲春時節,姹紫艷紅,競相開放,五彩繽紛,燦若云霞。詩人在其《牡丹賦》中也曾描摹牡丹花占“名園”、“艷春朝”的盛況:“爾其月陂隄上,長壽街東,張家園林,汾陽宅中,當春光之既和,藹亭榭之載營”、“爾則粉承日華,朱含霧雨,群芾如翔,交柯如拒,”“百蕊千芽,照耀朱霞”。首聯第二句“又向寒冬發數條”,寫仲冬牡丹花之奇特。牡丹花本是在陽光明媚的春天開放,可是這棵牡丹卻奇了,正當仲冬時節,寒風凜冽,卻花發數枝。第二聯“昨夜催妝誰遣誤,明朝飛雪苦非遙”,寫仲冬牡丹不畏苦寒,敢于迎雪開放。詩句說,哪個司花之神錯認時節,誤遣牡丹,數九寒冬,催妝上路,凌晨開放,明朝大雪紛飛,苦寒在即。這里詩人采用了擬人手法,借“遣誤”,寫出了仲冬牡丹的不畏苦寒。
詩的后四句寫仲冬牡丹甘與梅花為伴。第三聯“終持粉面嬌羅綺,故向梅花伴寂寥”,是說仲冬牡丹終竟以粉面羅綺嬌貴之體,特意與梅花為伴,凌霜斗雪,免其寂寥。梅花為“歲寒三友”之一,隆冬時節,傲雪開放,可謂孤標高舉,剛直不屈。而仲冬牡丹雖有粉面之嫩,羅綺之嬌,卻也孤稟特立,敢于迎朔風,斗飛雪,與梅花結伴。這一聯的“終”、“故”二字用得好。“終”者,終竟,言其決心;“故”者,特意,言其特立。尾聯“白發紅顏能幾日,紛紛蝴蝶過西橋”,詩人以擬人手法,說仲冬牡丹今朝紅顏,粉面羅綺,轉夕白發,葉枯花萎,在冰雪緊逼之下,嬌艷鮮美之日無幾,所以蝴蝶紛紛奔趨而去。這最后兩句,詩人似有嘆婉之意,然而更多的卻是贊其剛烈的精神。雖耗盡麗質,卻也秉天地之正氣,得百卉之先,引得群蝶奔趨飛舞。
這首律詩盛贊仲冬牡丹不畏苦寒,與梅花結伴,迎雪開放的孤標特立的精神,是寄寓著詩人耿直不屈的性格的。詩人是一位為俗世所不容的奇人奇才,所以他之愛牡丹,并非俗人之愛牡丹。俗人愛牡丹的富貴華艷,他愛牡丹的高雅超逸。所以這枝仲冬開花的牡丹有著他更多的精神寄托,可以說它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在一幅送人的牡丹圖(《某君生朝抹牡丹為壽》)上曾題過這樣的詩:“道德固為長久物,崇高亦是圣賢嘉,莫言白首疏狂客,也貌朱闌富貴花”。詩人既為“白首疏狂客”,為何也以世俗所謂“朱闌富貴花”自比呢?就是在詩人看來,牡丹花寄寓著“道德”、“崇高”,這“道德”、“崇高”,就是其高雅不俗,孤標特立。詩人在另一首題畫詩《題畫水墨牡丹》中又寫道:“五十八年貧賤身,何曾妄念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這里詩人又以牡丹自比,但并不想去洛陽的府第名園中占盡春光,而是扔掉胭脂,以水墨畫牡丹,寫其孤標特立、耿直不屈的精神。詩人在另一幅《墨牡丹》畫上的題字說得更為明白:“牡丹為富貴花主,光彩奪目,故昔人多以鉤染烘托見長。今以潑墨為之,雖有生意,終不是此花真面目。蓋余本窶人,性與梅竹宜,至榮華富麗,風若馬牛,宜弗相似也”。詩人畫牡丹以潑墨為之,就是因為他是“窶人”,性格“與梅竹宜”,所以去其“榮華富麗”,獨顯其耿直孤直。詩人在《仲冬觀牡丹花于城西人家》這首詩中,之所以盛贊這枝“又向寒冬發數條”、“明朝飛雪苦非遙”、“故向梅花伴寂寥”的牡丹花,其原因也正在此。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是擬人的手法。“昨夜催妝誰遣誤”、“終持粉面嬌羅綺”、“白發紅顏能幾日”等詩句均為擬人。以人寫花,以花寫人,相得益彰,情趣盎然。既突出了仲冬牡丹的形象,又傳達出了詩人的詩情。
語言的淺顯自然,詩情的純真鮮美,也是這首詩的特色。徐渭詩歌的語言毫不雕飾,純樸自然,有時雖顯得粗疏一些,但“亂頭粗服,不掩國色”,詩中流露著純美的真情。正如王思任在《徐文長先生佚稿序》中所說:“讀其文似厭薄王侯之鯖,獨存蔬筍之味”。
上一篇:徐渭《聞人賞給事園白牡丹三首(選一)》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李昌祺《山中見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