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阮郎歸梨花》詠梨花詩鑒賞
趙文
冰肌玉骨淡裳衣,素云生翠枝。一生不曉謫仙詩,雪香應自知。微雨后,禁煙時,洗妝君莫遲。東風不解惜妍姿,吹成蝴蝶飛。
這一篇詠梨花詞寄寓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意趣。全詞分作上下兩片。上片詠花開之日的梨花美,下片詠花落之時也是美。全詞融成一種意境:美是永恒,她與天地并生。
上片開篇兩句“冰肌玉骨淡裳衣,素云生翠枝”,出語淡樸,卻狀出梨花的形態和神品。后蜀花蕊夫人有詩句“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木蘭花》),以“冰肌玉骨”喻寫美人“肌理細膩骨肉勻”(杜甫詩句)的姿色。詞人移來寫梨花。“冰”為花肌,“玉”為花骨,加上“淡裳衣”(綠枝條)的扶托,鮮活地摹寫出白梨花的晶瑩逸麗,高潔雅透。旋又以“素云”比梨花,如一片白云飄浮在翠綠的枝條上。白花綠枝條,態清意遠。后兩句“一生不曉謫仙詩,雪香應自知”,翻用了李白“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宮中行樂詞》)的詩意。古來不乏以白雪狀梨花的詩詞佳句。如梁時的范云有“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別詩》)。晚唐的杜牧有“盡日臨風羨人醉,雪香空伴白髭須”(《對花微疾不飲呈坐中諸公》)。北宋的蘇軾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橋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和孔密州東欄梨花》),當是上,品。“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原本為陰鏗(南朝人,梁陳有詩名)的詩句,李白傾羨陰鏗(杜甫有詩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一字不改用在自己的詩中。趙文這篇詞的別致處,是它在眾多的詠梨花詩詞中翻出了新意,塑造了新境界。“不曉”不是不知道,乃是不須也不用知道大家里手、謫仙李白的頌詠。不待詩人頌,自知本色香。梨花的潔白、高雅,梨花的清幽異香,即“梨花”的自我價值不在于他人,哪怕是名人的肯定,而在于自我肯定。“不曉”和“應自知”正顯示了在天地宇宙、大千世界中,“梨花”對個體自我價值的清醒的認識。這形象不是可以看作是詩人人格的象征嗎?“雪香應自知”,寫出梨花(也是詩人)的傲骨。上片這一句收得新奇沉穩,是詞(媚)卻有詩(莊)的品味。
下片開端兩句“微雨后,禁煙時”寫季節、時令。“禁煙”又稱“禁火”,即寒食節,在清明前一日(一說二日)。有詩吟道:“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翊詩句),又吟道:“鶗鴂聲中寒食雨”(趙暇詩句),又“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詩句),又“梨花風起正清明” (吳惟信詩句)。寒食接著清明,這個季節,常常春風春雨連天,正是落花時候。第三句“洗妝君莫遲”,便是寫梨花被風雨吹落。以“洗妝”寫梨花謝落,不但用了擬人手法,寫得活潑,有生氣;而且變客位為主位,變被動為主動,似梨花甘愿自行落去。花落色衰,本不是好運,不是一件愉快事。哀時傷懷,惆悵感嘆,故屬常情。可詞人卻說“君莫遲”,要梨花不遲疑,不傷情,坦然、積極迎接這命運。其底蘊是什么?試看第四、第五兩句“東風不解惜妍姿,吹成蝴蝶飛”。先說第五句,“東風”是說春風,“一夜東風起,萬山春色歸”(劉威《早春》)。“不解”是說不知道,不懂,這里是寫春風無情,它不憐惜梨花的姿色。第六句承第五句詩意說春風吹落梨花滿天飛。把落花寫成蝴蝶飛,這一平常的自然景色,一經詞人點染,別是一番天地。第一,春風無義,落花有情。梨花開時耀白飄香,那是常人皆知的一種美,引得詩人詞家為之爭奇斗艷。梨花落時呢?她依然用美用自己的生命來裝點人間大自然。雖然落花脫離枝葉,即將枯萎,化作泥土,無聲無息,可它不悲傷,不飲泣,不彷徨,不侘憏,她以新的姿態(蝴蝶飛)為人世間留下永久的美好記憶。這是本詞人的獨智、獨到之處,高人一籌的境界。第二,“蝴蝶飛”不禁令人聯想起莊周夢蝶的寓言。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翩翩飛舞,十分適意,根本不知自己是莊周。忽然醒來,自己分明是莊周。不知莊周夢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夢化為莊周。莊周把這叫做物化。用它和“薪窮火傳”(柴木雖然燒盡了,可它化做火)闡釋同樣的哲理:物質不滅,形往神存。我們從梨花謝落,化做“蝴蝶飛”,是否可以悟出這樣一種哲理:梨花開時是一種美,梨花落時是另一種美。美是永恒的生命,她與天地并生。詞作者趙文雖在幾百年前已作古,可他的名字不正是同這篇梨花詞一起永存在人間嗎。
上一篇:史達祖《玉樓春賦梨花》詠梨花詩賞析
下一篇:曾覿《驀山溪暮秋賞梨花》詠梨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