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酬胡三憑人問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元稹
竊見胡三問牡丹,為言依舊滿西欄。
花時何處偏相憶,寥落衰紅雨后看。
牡丹之可愛處,世人見仁見智。唐代人愛牡丹盛況空前,劉禹錫有詩云:“花開時節動京城”。達官貴人視牡丹為富貴吉祥之物,趨之若鶩地不惜重金爭相購買,白居易曾寫《買花》一詩諷刺:“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高雅之士愛牡丹超凡脫俗的氣質,元稹用“自從天女盤中見,直至今朝眼更明”(《西明寺牡丹》)的詩句極言其圣潔。而他在這首詩里所表現的則是另有一番意趣。
開頭一句“竊見胡三問牡丹”是為寫作此詩的緣由,其實是詩人意欲詠花的托辭而已。“胡三”是一友人名,詩曰“竊見胡三問”即暗自聽說他問起。既非直面明言,本可未必認真。但因其問“牡丹”,詩興即被觸發。這其中已經暗示了詩人對牡丹的特殊感情。第二句“為言依舊滿西欄”是對首句的應答。“依舊”二字意淺語重,愛花護花之心及其引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爾后用一個“滿”字道盡牡丹花開之盛,展示了奇花盈枝迭朵、葳蕤生輝的壯觀。至此為詩的第一部分,傾訴了對旺季中牡丹的一片深情。愛之愈深,思之彌遠,第三、四句便“情重更酌情”地作了遐想——“花時何處偏相憶,寥落衰紅雨后看。”“寥落”解為稀疏、冷落;“紅”字借代牡丹。這兩句是說為什么單單要傾心于牡丹盛開的時節呢? 待其花落蕊疏再被雨珠裝點,那才楚楚動人,別具風韻。元稹深諳牡丹之美。對花衰時的感悟尤深。此詩而外,還在《牡丹二首》中寫過“簇蕊風頻壞,裁紅雨更新”、“風光一抬舉,猶得暫時看”等詩句,多次以優美的意境表現落花的姿容。讀者從白居易詩句“夜惜衰紅把火看”和“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惜牡丹花二首》),可見兩位名家相知非淺,所見略同。又從后人李商隱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崔雍崔袞》)可見二代高手心有靈犀,一脈相承。
再一揣摩,這三、四兩句又蘊含著對上兩句所抒寫的情致生發的感慨。“花時何處偏相憶”中的“何”字表示反詰;“偏”字含嗔責。詩人假托對胡三一味地在“花時”表示關切牽念所引起的薄怒,自我省察愛花之情的價值觀念。要是僅停留在上述的境界,豈不有附庸風雅、虛榮媚俗的嫌疑,末句“寥落衰紅雨后看”是深思之下的結論。牡丹之真知音者,當在此花凋謝又經風雨吹打后仍然愛之不釋才是。在這種意義上,此詩雖不象白詩那樣直接抨擊時弊,但字里行間卻不無諷諭之意。詩人在此借酬答為名述懷,既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潔操守作了自我勉勵,又對趨炎附勢的功利哲學和世態人情作了撻伐。
上一篇:元稹《牡丹二首》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元稹《西明寺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