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虞美人》詠虞美人詩鑒賞
瞿佑
劍血多年尚有神,楚歌聲里弄殘春。
迎風似舞腰枝細,帶雨如含淚眼顰。
江畔烏騅空躑躕,宮中人彘可悲辛。
青青只有明妃冢,長恨飄零作虜塵。
明初詩人瞿佑的這首七律,是把虞美人花和楚王項羽寵愛的虞姬結合在一起歌詠的。虞姬,最后與項羽同被漢軍圍困于垓下,項羽飲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一首:“漢兵北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位能歌善舞的絕代美人于是揮劍自刎而死。瞿佑這首詩的前四句,就是句句照應著這兩個側面來寫的。
“劍血多年尚有神”,于花,寫其艷麗;于人,寫其自刎。既可以理會為:虞姬啊,你自刎流出的鮮血,經過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歲月,還這樣艷麗,保持著你的美質!更應該直解為:虞美人花啊,你是虞姬自刎的鮮血所化成的精靈,……。
“楚歌聲里弄殘春”,于花,寫其開放的季節,于人,寫其與霸王訣別的處境。虞美人花,雖然到處都有,作者是錢塘人,所見當是南方此花;初夏開放,自然“弄”的是行將逝盡的“殘春。”霸王別姬時,漢軍皆作楚歌,對項羽進行心理戰以瓦解其斗志。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最后的歌舞,自然是“弄殘春”。首聯二句寫下來,花與人已融合為一,眼前所詠的嬌艷之花已完全籠罩在歷史悲劇的冷霧之中了。
頷聯二句,承接首聯,進一步亦花亦人地具體描寫其姿態,花迎風搖動好似當年虞姬在舞動她苗條的腰肢,花承含雨珠如同當年虞姬不忍訣別,愁眼中所含的淚水。這兩句把歌詠的雙重對象的嬌容愁情具象化了,把對于雙重對象本體的描繪推到了極限。這就是筆者所謂的“一詠”。
詩的后半部,便是筆者所謂的“三嘆”。如果說前四句寫得很好,那么后四句更是絕妙。許多律詩的格局,往往再用頸聯二句,對于歌詠對象繼續作本體描繪,最后用尾聯二句宕開,推出一個與本體不即不離的深遠意境來。這樣,當然并沒有什么不好,成功的例子和經驗可以說很多。可是,藝術的規律之一就是不墨守成規,就是創新。瞿佑這首詩最好的地方也恰在這里。他省出一聯,留出半首的地步,出奇制勝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角度,一嘆本題之事,二嘆、三嘆與本題較遠之事,使全詩如鯤鵬,如游龍,前半首如臨水搏擊,如低空蜿蜒,后半首則如扶搖直上,如昂頭騰飛,使人不得不仰首驚視,贊嘆不已。
“江畔烏騅空躑躅”江,指項羽自刎的烏江。烏騅,是項羽極愛的坐騎。躑躅(zhizhu直燭),亦作“蹢躅”,或為“踟躕”(chichu),皆是徘徊不進之貌。何謂之“空”? 因為主人項羽已經自刎而死了。這位至死不悟失敗之由的剛愎武夫,在我們前引的悲歌之中,是把烏騅與虞姬并提,做為自己的兩件愛物,懸于心而發于歌的。現在你項羽自身不保,烏騅空隨你征戰五載,最后落得個無主可依、被賜給烏江亭長的下場。這里,字面寫烏騅,實質還是寫虞姬。是用烏騅的悲慘命運,在虞姬身后以側出筆鋒照應關合,其立意還在暗點項羽保護不了虞姬;并又與下句造成工對,“江畔”、“宮中”,“烏騅”、“人彘”,“空”、“可”,“躑躕”、“悲辛”,把一層突兀翻出的意境,先從語言上緊密聯系起來了。
項羽保護不了虞姬,是因為英雄失敗,自身不保;那么勝利的英雄又如何呢? 劉邦一統天下,九五之尊,同樣也保護不了他的寵姬與愛子。戚夫人變成“人彘”,趙王如意被酖酒毒死,雖然是劉邦身后之事;但在劉邦生前,就已經顯露端倪而無可如何了。戚夫人曾屢次哭求劉邦廢太子,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劉邦也完全出自本心,想這樣做。但是,由于統治集團內大部分人反對,沒有成功。劉邦為此,曾賦《楚歌》云:“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在劉邦身后,呂后把自己的“天敵”戚夫人砍斷手足,挖掉眼睛,薰壞耳朵,灌上啞藥,使她居于廁所之中,稱她為“人彘(zhi,豬)”。這是呂后慘無人道的作為,也是劉邦生前極度寵幸戚姬的“副效應”。
創業之王,無論失敗成功,都保護不了自身所愛;那么,守成之主又如何呢? 作者以漢元帝為例,同樣作了否定的回答。由于王昭君下嫁的故事,大家既很熟悉,頭緒又很紛繁,評價更多歧異,此處便略去不談了。總而言之,按照其中的一種說法,是王昭君美而被誣為丑,漢元帝愛而無法挽留,使得明妃(即王昭君)如本詩尾聯所說,含恨而死,留下的只有青冢(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另有傳為昭君墓地多處),魂魄飄作他鄉之鬼,血肉化為異國之塵。
嘆惋虞姬、戚姬、昭君這三層意思合起來,就是嘆紅顏薄命,就是嘆婦女在任何情況下總是交不上好運。這是我們在初看此詩題目時,不大可能想到的。瞿佑,才高運蹇,著《剪燈新話》,“哀窮悼屈”,自辯并非“誨淫”,以其中多有同情與謳歌婦女之篇什。又有《香臺詩集》,亦“多倚偎翠之語”(錢牧齋語)。這對我們理解本詩的構思,是一個關系至密的背景。從瞿佑到我們,時光又過了六百年;然而,瞿佑及許多作家以諸多方式、從諸多角度發掘過的這一主題,卻并未過時。在世界,在中國婦女解放的歷史課題,都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上一篇:辛棄疾《浪淘沙賦虞美人草》詠虞美人詩賞析
下一篇:徐茂吳《詠虞美人草》詠虞美人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