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小桂》詠桂花詩鑒賞
陸龜蒙
諷賦輕八植,擅名方一枝。
才高不滿意,更自寒山移。
宛宛別云態(tài),蒼蒼出塵姿。
煙歸助華杪,雪點迎芳蕤。
青條坐可結(jié),白日如奔螭。
諒無螢剪憂, 即是蕭森時。
洛浦雖有蔭,騷人聊自怡。
終為濟川楫,豈在論高卑。
陸龜蒙與皮日休都是晚唐詩人,兩人齊名,并稱“皮陸”,他們之間經(jīng)常互相和詩。所謂和詩,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詩作者,圍繞同一題目或同一個歌詠對像,一個人先寫出一首,然后他人依照相同的詩體陸續(xù)做出。和詩時根據(jù)用韻情況,大致有三種形式:一為“依韻”,即與被和作品同在一韻中而不必用其原字;二為次韻或稱步韻,即用其原韻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須相同;三為用韻,即用原詩韻的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陸龜蒙的這首小桂,就是他《奉和皮襲美〈公齋四詠〉次韻》中的一首。其它三首分別是“小松”“新竹”“鶴屏”。皮陸生逢唐末亂世,但他們都潔身自好,可謂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輝”。他們歌詠松桂竹鶴,恰恰是為了表明自身的清白與高潔。
因是次韻,所以陸龜蒙的這首小桂用的都是皮日休的原韻原字,而且前后次序也一模一樣。根據(jù)詩之內(nèi)容,這首小桂大致可以分成三段。
“諷賦輕八植,擅名方一枝。才高不滿意,更自寒山移。”這是第一段,寫小桂的來歷。“八植”,泛指與桂樹相似的楊柳李梅等根生之類草木。“擅名”即出名,“才”,指草木初生。這段是說,人們在詩賦中都很看不起各種樹木,唯有桂樹,只憑著一枝即可出名。因不滿意長得太矮,便把它從深山移種到公堂里來了。
“宛宛別云態(tài),蒼蒼出塵姿。煙歸助華杪,雪點迎芳蕤。青條坐可結(jié),白日如奔螭。諒無螢剪忱,即是蕭森時。”這是第二段,著重寫小桂的神態(tài)姿勢,寫得有條不紊,層次分明。首二句是從整體上寫的。“宛宛”寫小桂之嬌小,“蒼蒼”狀小桂之茂盛,其中隱含著皮日休原詩中“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的詩意,表現(xiàn)了小桂脫塵入云的高標亮節(jié)。接下來,詩人開始寫桂花。“華杪”,指開花之樹梢頭,“芳蕤”,指開放的香花。桂花分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多種。銀桂花銀白色,腋生或頂生。煙、雪點都是用來形容桂花之白的。寫了花之后,詩人又開始寫小桂的枝條了。綠色的枝條自己屈曲盤結(jié),宛如白日里的飛龍。最后兩句是作者的猜想。“諒”即料想,“螢剪”即砍伐。正是因為無人會去砍伐桂枝,小桂才一定會長得更加枝繁葉茂,錯落疏散。這一段由遠及近,仿佛攝影師先拍遠景,然后拉成特寫,生動地刻畫了小桂格之高雅,花之香潔,枝之遒勁。
“洛浦雖有蔭,騷人聊自怡。終為濟川楫,豈在論高卑。”這是最后一段,詩人在具體描繪了小桂的形態(tài)之后,筆鋒一轉(zhuǎn),說是洛水那邊雖然有樹蔭可以去歇息,但高潔的文人就不必去了,因為在小桂這里就可以怡然自樂了。小桂呵小桂,既然終究可以做渡河的船槳,又何必講究是生在高山還是長在平地呢! “洛浦”,即洛水,是歷代文人游玩和吟詠的地方。曹植曾寫過《洛神賦》。屈原《楚辭》中曾有“桂棹兮蘭枻”的詩句,本詩中的“濟川楫”就是“桂棹”之意。陸龜蒙與屈原用意相同,都是用它來象征自身的高尚氣節(jié)的。
“終為濟川楫,豈在論高卑。”這既是本詩的詩眼所在,也是詩人堅持不渝的生活信條。陸龜蒙雖然家為名族,通六經(jīng)大義,但并未考中進士,只做過蘇、湖二郡從事之類小官,以后一直在松江甫里過著隱居生活,可謂“卑”了將近一輩子。然而,他并不以此為恥,始終保持著清淡高雅的情操。難怪在見了小桂之后,他會發(fā)出這樣擲地有聲的議論。
為了加深讀者對本詩的理解,特將皮日休《公齋四詠》中的《小桂》詩抄錄如下: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
欻從山之幽, 劚斷云根移。
勁挺隱珪質(zhì),盤珊緹油姿。
葉彩碧髓融,花狀白毫蕤。
稜層立翠節(jié),偃蹇樛青螭。
影淡雪霽后,香泛風(fēng)和時。
吾祖在月竁,孤貞能見怡。
愿老君子地,不敢辭喧卑。
上一篇:趙希《露天曉角桂》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高文虎《人剡詠桂花》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