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茲華斯·孤獨的割禾女》經典詩文賞析
你瞧那孤獨的山地少女
一個人在田里, 割著, 唱著;
別驚動她啊, 快停下腳步,
要不就輕輕走過!
她獨自收割, 獨自捆好,
唱的是一支幽怨的曲調;
你聽! 這一片清越的音波,
已把那深深的山谷淹沒。
夜鶯哪有這樣美的歌吟
來安慰那些困乏的旅客——
當他們找到了棲宿的樹蔭,
在那阿拉伯大漠?
杜鵑的歌喉怎及她宛轉——
當他們在春日里縱情啼轉,
在千里迢迢的赫布里底,
啼聲劃破了海上的岑寂?
誰能告訴我她唱些什么?
也許這凄婉的歌聲是詠嘆
古老的、遙遠的悲歡離合,
往昔年代的征戰?
要么是一支平凡的曲子,
唱的是當今的尋?,嵤?
常見的痛苦、失意、憂傷,
原來是如此,今后也一樣?
這姑娘,不論唱的是什么;
仿佛能唱個沒完沒了;
只見她一邊唱,一邊干活,
彎腰揮動著鐮刀;——
我一動不動,悄悄聽著;
直到我緩步登上山坡,
那歌調早已寂無聲響,
卻還在心底悠悠回蕩。
(楊德豫 譯)
很多時候, 你都不可能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 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干的是什么。 那短暫的信步閑游, 那長年累月的奔波流浪,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那不知不覺間哼起的一支連自己也并不太理解的歌……正如這位孤獨的山地少女, 誰又知道她“唱”的是什么? 抒發的是什么情懷? 也許她僅僅是在勞作中聊以自慰? 從這里,孤獨的旅客會想到勞頓和安慰,失意者會想到世事沉浮, 失戀者會想到悲歡離合, 農民會想到豐歉,歷史學家會想到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尋常百姓又會想到什么呢?她那幽怨的情調感染著你, 引發了你生命的契機, 使你從平凡的瑣事中抬起眼來, 與她一道渲泄自己的痛苦、 失意和憂傷。 這也許正是詩歌藝術的美學功能。 它一旦在偶然間喚醒了你心底那些沉睡已久的情感元素, 一旦引發了你心靈深處那些關閉了的契機, 獲得共鳴, 你就再也不是原先的你了, 你的靈魂已經又獲得一次升華, 你的人格又一次獲得獨立, 你又一次逼進了覺醒的邊緣。
人能夠得到這樣一個契機多么不容易。 一旦得到了它, 又會多么珍視它。 你看, 詩人請你“別驚動她,快停下腳步,/要不就輕輕走過!”詩人多么珍惜這一次心靈的共鳴!而夜鶯、 杜鵑這些自然的口舌, 無論它們的啼轉多么美妙,多么迷人,也始終不能打開人們心靈深處的情感之門, 也許它們的啼轉偶爾也能給人們愉悅和聯想, 但它們終究不是人, 它們無法深刻地溝通人類的情感。 而且這位孤獨的山地少女卻是那樣深深地打動了詩人, 少女唱得忘情, 唱得幽怨, 唱得一無所剩,唱得旁若無人; 詩人唱得細膩, 唱得迷茫, 唱得不知所以, 唱得心潮澎湃。 由此, 少女的心靈和詩人的心靈進行了一次無聲的溝通, 而少女一無所知。
在這里, 詩人不想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感受, 因為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連詩人自己也說不清楚, 所以, 他只是細致地描述著眼前這一動人的場景, 在整體描述中注入濃重的主觀情調和情緒色彩, 給我們提供一個系統,一個完整的情緒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又有無數線索, 它可以隨時觸發你的心感, 引發你的想象, 讓你沉浸到一種氛圍中,突然抬起頭來,若有所思, 若有所悟。
(阮化文)
上一篇:〔美國〕塞克斯頓《她的本質》賞析
下一篇:〔日本〕草野心平《富士山》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