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布萊克·搖籃曲》經典詩文賞析
甜蜜的夢,在我愛兒頭頂,
你且罩起一方樹蔭!
甜蜜的夢,在幽美的月光之旁
看清泉歡快地流淌!
香甜的睡眠,用眉上的柔毛
給幼兒織一頂睡帽!
香甜的睡眠,溫柔得象天使一樣,
在快活的嬰兒頭上翱翔!
甜蜜的笑, 你晚上且在
我寶貝的頭上徘徊!
甜蜜的笑臉, 母親的笑臉,
長夜漫漫, 正靠你消遣。
柔和的呻吟, 甜蜜的嘆息,
別把你眼中的睡意趕去!
柔和的呻吟, 更柔和的笑容,
把一切柔聲的呻吟消溶。
睡吧, 睡吧, 快活的小孩,
萬物都已微笑著睡下來;
睡吧, 睡吧, 香甜地睡,
在你頭上你媽媽在流淚。
可愛的孩子,從你的臉上,
我能找到那神圣的形象;
可愛的孩子, 有一回就象你,
造化躺著為我啜泣:
為我, 為你, 也為大家,
當他還是個小小的娃娃。
他的形象你永遠看見,
那在你頭上微笑的神圣的臉!
對我, 對你, 對大家都笑,
他變成一個嬰兒,很小很小;
嬰兒的笑就是他的笑,
天地間一片祥和之氣籠罩。
(袁可嘉譯)
在文學史上, 布萊克有神秘主義詩人之稱。 在詩人死后一百多年之中, 批評家、 文學史家對他的詩往往還是望望然去之。 對詩人進行正確全面的理解還是近二十年的事。要讀懂并欣賞布萊克的詩, 除了要了解他的反傳統的浪漫主義特征之外, 還得領會他的宗教精神, 理解他從現世和宗教中所悟到的個人精神的豐富內涵。這位從小就感到“上帝和天使的幻影在窗前窺視”的詩人,心中有著奇妙無比的幻想天堂,其中滲透了宗教的神秘主義。因此,歌詠上帝、天使和童年之樂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占了不小的比重。 這首《搖籃曲》亦選自他早期的詩集《詩的素描》。詩中歌詠了溫柔的母愛,童年的幸福, 贊頌了體現“愛、仁慈與和平”的上帝, 是一首畫面幽美, 想象豐富,意境朦朧的抒情曲。
一開始, 詩人就把我們帶入了甜美的境界: 母親守在搖籃旁, 望愛兒安睡, 心中充滿溫柔的愛和衷心的祝福。母親愿孩子夢中有月光,有清泉,充滿和平與安寧。 畫面柔美, 詩情飄逸, 這是一首搖籃曲,又似乎不僅僅是搖籃曲, 而是詩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豐富的愛心, 細膩的感情只能用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筆觸來表達。詩人想象瑰麗, “夢”、 “睡眠”和“笑”在他筆下都描繪得神韻飛動, 極為傳神。他的筆觸細膩入微,似乎滲透了母親的整個心靈。同時,詩人又用“呻吟” 、“嘆息”在靜態的描寫中加入了動態, 在視覺的畫面上注入了聽覺。 將母親的愛表達得更加溫情動人。
詩人用前面五節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動人的圖畫, 給人一種類似拉斐爾筆下的圣母抱子圖一樣的圣潔寧靜之感。 但最后三節, 詩的主題升華了, 由描寫母愛轉到了對上帝的贊美。 這是詩人的泛神思想的體現。母親從孩子臉上看到了上帝“神圣的形象”,她贊美上帝的“為我, 為你, 也為大家”的博愛精神。上帝是人類的庇護之主,純潔的孩子永遠能看見他“微笑的神圣的臉”——沐浴到上帝神圣的愛。 最后一節詩中, 詩人的構思奇特, 想象新穎。上帝在母親眼中幻化成了嬰兒。這種將上帝與嬰兒合而為一的人神交合的寫法,表明了詩人所崇拜的上帝是人格化和富有人情味的,而非虛無的偶像。這實際上是布萊克的宗教精神與博愛思想的合一,泛神主題與入世觀念的交織。最后一句統攝全篇,將主題由一般的母愛擴展和深化到了對充滿人類之愛的大同世界的追求——如果世人都象上帝一樣,體現出他的種種美德:仁慈、博愛與和平,則“天地間一片祥和之氣籠罩”——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就會來到。
詩歌是形象的藝術,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啟示力的藝術。布萊克詩歌的力量不象啟蒙主義詩歌那樣在于說教和唯理性,而是滿含感情用隱喻和象征主義手法表達他的思想。需要說明的是,布萊克詩中所表現的上帝與宗教思想與教會中那種桎梏人性的偶像崇拜是截然不同的。他心中的上帝是人格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形象,是他的人道主義博愛思想的象征。了解了這一點,對他后來作品中的反教會反宗教思想就不難理解了。
這首《搖籃曲》是四行體格律詩,AA BB雙行押韻的尾韻。結構嚴謹工整,卻又和諧自然,宛轉如歌,富有音樂美。童謠般的風格中蘊含著深意。
(劉崇麗)
上一篇:〔美國〕普拉斯《拉扎勒斯女士》賞析
下一篇:〔美國〕弗洛斯特《摘蘋果之后》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