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歌德《歡會和別離》愛情詩鑒賞
〔德國〕 歌德
我的心在跳,趕快上馬!
想到就做到,毫不躊躇。
黃昏已搖得大地睡下,
群山全都掛起了夜幕。
橡樹已經披上了霧衣,
仿佛巋然屹立的巨人。
黑暗從灌木林中窺視,
張著無數黑色的眼睛。
月亮出現在云峰之上
透過了霧紗凄然觀照,
晚風鼓起輕捷的翅膀,
在我的耳邊發出哀號;
黑夜創造出無數妖魔,
我的心情卻非常振奮:
我的血管里好象著火!
我的心房里烈焰騰騰!
見到你,你甜蜜的眼光
就灌給我柔和的歡喜;
我的心完全在你身旁,
我一呼一吸都是為你。
玫瑰色的艷麗的春光,
烘托在你花容的四周,
你對我的柔情——啊,上蒼!
我雖巴望,卻無福消受!
可是,隨著熹微的晨曦,
離愁已充滿我的心中:
你的親吻含多少歡喜!
你的眼睛含多少苦痛!
我走了,你低垂著眼皮,
又目送著我,噙著淚珠:
不過,被人愛,多么福氣!
而有所愛,又多么幸福!
(錢春綺 譯)
1770年10月,歌德陪同一個朋友去薩森海姆拜訪一位牧師,在那里,歌德遇見了牧師的女兒芙利德利凱,歌德對她一見傾心,陶醉在愛的激情里,這使他寫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傾述了對芙麗德利凱的愛情和愛情帶來的歡愉。《歡會和別離》就是寫于這一時期的膾炙人口的名篇。
這首詩敘述了歌德同芙麗德利凱的會見和別離,感情真摯動人,是歌德青年時代抒寫愛情詩的名篇。詩的第一節直接抒發詩人出發去見愛人前的迫切心情。“我的心在跳,趕快上馬! 想到就做到,毫不躊躇。”急切心情躍然紙上。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黃昏已搖得大地睡下,群山全都掛起了夜幕。”一個“搖”字形象地描寫了朦朧的黃昏像搖籃一樣輕柔,把大地搖得沉睡。群山像被罩上幕布一樣漆黑。高高的橡樹罩著一層霧氣,像巨人似的巋然屹立,這時黑夜已蒙上了一層可怕的陰影:黑暗像野獸在林中窺視。這一節敘述的是路上的黑暗景色。
第二節,接著敘述詩人所見景色:月光從云峰上凄然地照射下來,詩人奔馳的速度飛快,晚風在耳邊吹響,像是夜鳥的哀號。盡管黑暗能創造出無數妖魔,可對于內心激蕩的詩人來說,這根本無法阻擋詩人的腳步。因為詩人的內心非常振奮,血管里燃著火,心房里熱血沸騰。
什么也無法遏止詩人的迫切心情,終于見到了心愛的人兒!無論路上遇到什么樣的險阻,一路怎樣疲乏,愛人甜蜜的眼光灌給詩人無比溫柔的歡喜和愉悅。此時,詩人的心已完全在她身邊,連“一呼一吸都為了你”,可見,這種愛是多么深切,真摯。詩人雖還沒有介紹愛人的相貌,可是我們已經確信,詩人的愛人肯定是花容月貌,秀麗可人的。果然,“玫瑰色的艷麗的春光,烘托在你花容的四周。”詩人從側面介紹了愛人的容顏,她的青春美麗,光彩照人使得花容的四周都被烘托得鮮艷明亮。詩人處身于這樣令人激動的光環中該是多么幸福!可是詩人卻在后面說道“你對我的柔情——啊,上蒼!我雖巴望,卻無福消受!”詩人愛得真誠、真摯,同時有所節制,這給我們許多思索和回味,真有余音不絕的效果。
歡聚是短暫的,詩人要面對的是難以承受的痛苦——別離。短暫的歡會隨著晨曦的熹微而即將結束。歡會是幸福的,而別離卻是無法忍受的痛苦。此時離愁別緒堆壓在詩人心頭,“你的親吻含多少歡喜”,愛人的親吻是甜蜜和幸福的,而這里我們似乎感覺到了一股苦澀的味道。“你的眼合多少苦痛”與上句相對應,顯示出離別時的矛盾心情。“眼里含有多少苦痛”,這又與前面的“甜蜜的眼光”形成多么鮮明的對照!見面時,“你”的眼光給了“我”柔和的歡喜,而現在呢? 眼里卻含有那么多的苦痛。一次歡喜,一次傷感,在愛人的眼神中生動地流露出來。下面,則是真的要離別了。沒有痛哭,沒有說再見,低垂的眼皮已經包含著多少挽留和依依不舍! 多少離別的話兒已無須說出來,只有默默地送別,沉垂的傷感壓得“你”的眼皮低垂。終于,“你”抬起了頭,目送著“我”,眼里則滿含淚珠,卻堅強地沒讓它流下來。分別的苦痛至此已沉重地壓抑著讀者的心。
詩的未尾,詩人的筆鋒一轉,“不過,被人愛,多么福氣! 而有所愛,又多么幸福!”是啊,被愛和有所愛是多么福氣和幸福,這是詩人引為自豪的。分別只是暫時的,而愛卻是永遠的。雙方都在愛著和被愛著,這就夠了,短暫的分別算什么呢?在痛苦的分別后作者的這種樂觀幸福的感情,同前面二人相會時的興奮激動互相呼應,表明全詩就是處于積極、快樂的調子中的,也正是詩人在詩中所追求的。
這首詩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把一路的景色、人物的心理做了十分逼真的描繪,把情與景融合在一起,真實地再現了詩人與愛人匆匆相會又分別的真情實感。在藝術上詩人采用第一種和第二人稱來抒情,顯得親切,真實。本詩無論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都不愧為歌德愛情詩的名篇。
上一篇:〔俄—蘇〕阿赫馬托娃《夢》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俄—蘇〕茹科夫斯基《歌》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