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伊萬諾夫《愛》愛情詩鑒賞
〔俄—蘇〕 伊萬諾夫
我們是同時遭到雷擊的兩棵樹,
我們是兩堆火焰,在夜半的松林;
我們是黑夜里飛翔的兩顆流星,
是同樣命運的箭上的兩個箭鏃!
我們是兩匹馬,是由同一條馬韁
拴著,接受同一個馬刺的指令;
我們是同一視線的兩只眼睛,
同方向飛行的兩張顫抖的翅膀。
我們是矗立在大理石棺柩上面
一對石像的兩個凄涼的影子,
古代的美人早已在此長眠。
是兩片嘴唇保守同樣的秘密——
我們倆本身是同一個斯芬克斯。
我們是同一個十字架的兩條手臂。
(張草紉 譯)
愛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一種、愛情是一支永遠唱不完的歌。詩人以“愛”作標題,抒寫了一首夫妻恩愛的美好愛情的贊歌。全詩由四節組成。
第一節表達了夫妻同死的意愿。“我們是同時遭到雷擊的兩棵樹,/我們是兩堆火焰,在夜半的松林;“一旦有不幸的遭遇,他們追求的是同時“雷擊”,一起燃盡。他們還希望在布滿繁星的黑沉沉的天穹上,能成為橫掃天宇,一同掙脫出來,留下火似的一條軌跡的“兩顆流星。”若是兩個同在弓上的箭鏃,他們渴望一塊離弦,不管前面是腥風血雨還是銅墻鐵壁,說明夫妻間的愛情是無堅不摧的,什么力量也會在他們愛的漩渦中化解、消失。
第二節表達夫妻同生的決心。如果他們活在世上,不管走到哪里總有兩個身影相伴,兩顆心靈同跳。“我們是兩匹馬,是由同一條馬韁拴著”“我們是同一視線的兩只眼睛,/同方向飛行的兩張顫動的翅膀。”這里的“馬”“眼睛”“翅膀”前冠以“兩”字,告訴人們愛是成雙成對;愛是相依為命;愛是永遠相隨,一對如膠似漆的恩愛夫妻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三節寫死后的愿望。他們情愿雙雙成為大理石棺柩上“一對石像的兩個凄涼的影子”,為石棺中的美人日夜護衛,不曾離開半步。風吹不搖,雨淋不動,永遠矗立在棺柩上。這不僅僅是愛的愿望,更是愛的葬禮、愛的圣壇。善良美好的心靈與天地共存,日月同輝。
第四節表達了生死與共的情懷。“唇亡齒寒”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缺少一片,便不能生存。希臘神話中的斯芬克斯是個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獅子的女妖,如果截去一半,則不能構成完整的人面獅身的女妖,那么,這優美的神話也就不存在了。傳說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兩臂伸開。我們設想一下,只有一肢手臂的耶穌釘在石字架上,這個十字架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愛是“兩”的合一,缺少一個,愛只能是殘缺的愛、美也只能是缺憾的美。這節的三個比喻共同表達了夫妻間的恩愛之深,地久天長,愛就是你、我!
縱觀全詩,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心靈的張力,并為詩的高超藝術手法所折服。標題是“愛”,但詩中沒一處直接提到“愛”,卻處處都有愛的痕跡、愛的甘霖。所謂“未著一字而盡釋其義”地完成了主題的表達。仔細研究,不難看出詩人是寓愛于新奇的比喻之中,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在這里列舉了十個比喻、屬于比喻中的“博喻”,堪稱“比體”家族中的佼佼者。在表現手法上兼具比喻和排比的風格,有以形傳神的妙處。通過多種多樣新穎奇特的比喻,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夫妻間的紐帶——愛的主題。應該指出的是所用比喻多帶陰冷的色彩,這與詩人的宗教意識有直接關系。
在詩句安排上頗見匠心。全詩十個比喻,有的只占一行,有的占兩行,還有占三行的,句式整齊又錯落有致,不呆板、不拘泥形式,視內容需要而定,故是一篇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優秀愛情詩。
上一篇:〔俄—蘇〕阿赫馬托娃《這件事很簡單……》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意大利〕米開朗基羅《愛情至上》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