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66—1946
【介紹】:
小說家、記者、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出生于肯特郡布羅姆利鎮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曾做過園丁、店主、板球運動員,母親當過傭人和管家。孩提時代的威爾斯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常常趁著母親外出幫傭的時候偷偷到圖書館看書。由于受到一所理科師范學校的獎學金資助,威爾斯有機會成為著名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的學生。雖然執著于文學創作的威爾斯沒有拿到學位就離開了學校,但是在師范學校的學習,特別是在生物方面的研究,對他日后科學幻想小說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895年,威爾斯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出版并獲得了成功。他的其他科幻小說也相繼問世,包括《莫洛博士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1896)、《隱身人》(The Invisible Man,1897)、《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1898),等等。威爾斯的這些小說與奧爾德斯·里奧納德·赫胥黎的《奇妙的新的世界》、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一樣,都堪稱世界科幻小說的經典作品,并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劇本而搬上了大銀幕,威爾斯本人也常被們稱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威爾斯對人類社會的命運不如從前那么樂觀。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促使他于 1903年加入了提倡社會改良主義的費邊社。但不久之后,因為與這個組織的領導者發生沖突,他退出了費邊社。威爾斯預想建立一個烏托邦似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強大的物質力量是受人類操縱、為人類服務的。這一時期,他的作品也由科學幻想轉為社會批評,他創作了多部社會生活小說,包括《基普斯》(Kipps,1905)、《托諾·班格》(Tono Bungay,1909)、《安·維羅尼卡》(Ann Veronica,1909)等等。無論是科學幻想小說,還是社會生活小說,威爾斯都是通過自己的作品揭露尖銳的社會矛盾,暗示著資本主義社會所暗藏的重重危機。
上一篇:《奧頓,喬》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威爾遜,安格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