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勃朗寧《至善》愛情詩鑒賞
〔英國〕 勃朗寧
歲月的全部馨香和芳菲都在一只蜜蜂的袋里,
礦藏的全部美妙和富裕都在一塊寶石的心里,
在一顆珍珠的核里有著大海的全部陰陽。
馨香和芳菲,陰和陽,美妙,富裕,
以及——遠遠超過它們的——
比寶石更光輝的真誠,
比珍珠更純潔的信任,——
宇宙間最光輝的真誠,最純潔的信任——
一切對我來說,
都在一個姑娘的吻里。
(飛白 譯)
羅伯特·勃朗寧(1812—1889)是19世紀英國詩人,生于倫敦一個殷實的銀行職員家庭,自小就熟讀古典文學作品。14歲那年,他在倫敦書店偶然買到雪萊的詩集,引起了他的創作熱情,并畢生致力于詩歌題材的開掘和藝術技巧的探索。在當時詩壇上,他與桂冠詩人丁尼生齊名。他一生創作了大量詩劇和詩歌。在他為數不多的愛情詩中,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詩人對純潔道德和崇高感情的追求。勃朗寧認為“生活中沒有比愛情更美好的東西了”,愛情在靈魂中是至高無上的,而《至善》一詩就是他的形象化的愛情觀。
這首詩借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譬喻,意象飽滿而鮮明,既通俗易懂,又富于哲理。
首先,詩人以“蜂袋”、“寶石”、“珍珠”三種具體事物代表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里最寶貴的東西。蜜蜂釀蜜的袋中裝著“歲月的全部馨香和芳菲”,暗喻人類勞動創造的價值;“寶石”和“珍珠”則象征生活的富足和優裕。本來,一只蜂袋,一塊寶石,一粒珍珠只不過是人類財富中極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然而,這里詩人巧妙地賦予了它們一種神奇的力量,讓它們代表著全部的歲月、礦藏和大海,——時間、金錢、生命。這種以局部代全體的手法使極小的概念蘊涵了極廣的內容,深沉、含蓄。
然后詩人筆鋒陡然一轉,盡管“蜂袋”、“寶石”、“珍珠”在世人眼中乃無價之寶,在物質世界中可以代替一切,而在詩人眼里,更為可貴的卻是精神世界中“至善”的美德。
詩人以對比和映襯的手法,將人際關系中最高尚的品德與“蜂袋”、“寶石”、“珍珠”所指代的財富對比,并繼續寫道,這美德已“遠遠超過”那歲月的全部馨香和芳菲,所藏的全 部美妙和富裕、大海的全部陰陽之美。這美德就是真誠和信任?!八葘毷廨x,比珍珠更純潔”。在詩的開端,我們已經對蜂袋、寶石、珍珠所代表的蘊意有了形象的認識。這里,詩人又信手拈來,連用兩個比喻,使抽象名詞“信任”、“真誠”具體化了。這不僅加深了讀者對事物的印象,而且使詩歌讀起來更加明了,意蘊也加深了一層。
緊接著詩人以委婉的筆觸,極熱烈地抒發了自己的感受,“宇宙間最光輝的真誠,最純潔的信任”對于他來說便是愛。詩人這里雖沒有明說,是一切的真誠和信任“都在一個姑娘的吻里”一句,很自然卻又很細膩地挑明了這就是人間最美好的愛情。詩人認為只有愛才是至善至美的,只有愛才是人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也只有愛才可以是宇宙中最光輝的真誠與最純潔的信任的結晶。
生活中的勃朗寧幾經周折,也終于尋到了那份屬于他的“至善”的愛。詩中的“姑娘”指的就是后來成為勃朗寧夫人的女詩人伊麗莎白·巴萊特。勃朗寧曾三度向她求婚,但都由于伊麗莎白病弱,自卑感很強,遭到拒絕。直到1846年1月,也就是他們相識一年之后,女詩人才下決心答應勃朗寧的求婚。也正是勃朗寧的“至善”的愛情奇跡般地使伊麗莎白萎縮的生機重又勃發出生命的活力。當她成為勃朗寧夫人以后,曾在《第一次他親我》一詩中這樣寫道:“第一次他親我,……從此我就自傲/敢于呼喚:‘愛,我的愛?!边@與在詩中表達愛情,熾烈又含蓄的勃朗寧真可謂是心有靈犀了。
而《至善》一詩以“一切都在一個姑娘的吻里”為結尾,戛然而止聲,干凈利落中又透著深沉的情趣,讓讀者依然回旋在那愛的情境中流連忘返。
上一篇:〔古希臘〕薩?!睹郎耥灐窅矍樵娰p析
下一篇:〔丹麥〕安徒生《茅屋》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