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三夜夢于邕江上·黎簡
因友人歸舟作書,寄婦梁雪。百端集于筆下。才書“家貧出門,使卿獨居”八字,以風浪大作,觸舟而醒。嗚呼!夢而不見,不如其勿夢也,況予多病少眠,夢亦不易得耶!輒作詩寄之,得五絕句云爾。(選一)
一度花時兩夢之,一回無語一相思。
相思墳上種紅豆,豆熟打墳知不知?
黎簡與他的妻子梁雪伉儷情深,非常恩愛,然為了生計,黎簡經常出門,與妻子的分離成為他生活中的憾恨,這在他的不少詩中都有所表現。梁雪自二十歲來到黎家,一直體弱多病,煎服湯藥,家中的閣名“藥煙”就是為此而起,到了乾隆四十九年(1789),梁雪病逝,黎簡悲痛欲絕,鑄成“長毋相忘”一枚銅印系于妻子臂上作為殉葬品,于是悼亡又成了他詩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如長詩《述哀一百韻》等。就在他妻子病亡兩年之后早春(二月十三日)的夜間,詩人夢見了自己在廣西南寧邕江上,因有朋友回鄉,于是趕緊寫封家書托朋友帶給妻子,才寫了“家貧出門,使卿獨居”八字,驟然夢醒,于是詩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寫下了這首哀毀憂傷的小詩。此詩的題目猶如一篇小序,如怨如訴,讀來惻惻感人。詩共五首,這是最后一首。
“花時”是指春天,南國的花訊來得早,正月至二月已是百花爭艷的時節了。就在這“一度花時”之中詩人卻已兩次夢見亡妻了。第一次的夢中雖然見了面卻沒有說話,只留下“夢中草閣垂寒袖,竹里梅花忽故人”的惆悵。這是第二次,可連面都沒有見著,只是想寄給她自己的相思,但相思未達,已夢回人醒,空留惆悵,徒增悲傷。于是詩人忽發奇想,要在亡妻的墳上栽一棵紅豆,等到紅豆結籽,紛紛落地的時候,那泉下之人知是不知呢?紅豆是愛情的象征,王維的詩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因此有人將紅豆稱為“相思子”。所以這里的紅豆打墳,正比喻詩人對亡妻的相思之情。
此詩寫得真率平易,然洋溢著出自腑肺的一片至情。前兩句中連用三個“一”字,不忌重復,正所謂至情無文,“相思墳上種紅豆”的奇想,完全是由想像落筆,為情造文,使無可奈何的情思得以表現,而一種迷惘痛苦的哀思于此可見,所謂一字一淚,點點滴滴,都是詩人純情所化。
上一篇:貝青喬《咄咄吟(百二十首選二)》紀事諷刺詩
下一篇:陳恭尹《發舟寄湛用喈鐘裴仙湛天石》寄懷友人囑托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