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
[定義] 把人的主觀情感投到客觀事物之中,使客觀事物具有和人的情感相一致的非尋常特性的一種修辭方式。特點是:由于移情中事物的特性是人的主觀情感賦予的,所以,移情多用“覺得、感到、似乎、好像、變得”等主觀性很強的詞語。
[例釋]
例1: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一天,小莉覺得天特別藍,連空氣都是甜的。
例2:看清了他的丑惡面目之后,我覺得他高大的身材猛然矮小了許多。
例3:小剛下崗了,平日里那響亮的鬧鈴聲也變得沙啞了許多。
例1中“天特別藍”、“空氣都是甜的”這些特征都不是事物客觀具有的,而是小莉的高興、喜悅的心情所帶來的。例2本來很高大的身材,卻因他的丑惡言行 使“我”對他產生憎惡,通過“身材猛然矮小了許多”的前后對比,將這感受間接地體現出來了。例3主人下崗了,“鬧鈴聲”由響亮而沙啞。通過鬧鈴聲不同往常的特點,把小剛下崗后煩惱、苦悶、抑郁的情緒表達出來。
[辨析1] 移情與移就。兩者都含有把人的情感移到事物上的特點。區別是:
移情的事物具有了不同尋常的特征,是人臨時賦予它的,在話語中,情感暗含在事物特征的描寫中,情感詞語并不直接出現;而移就是直接用描寫人的情感的詞語來修飾事物,情與物之間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用于描寫情感的詞語必須出現。
[辨析2] 移情與移情說。兩者都是把人的主觀情感投到客觀事物之中,使客觀事物具有人的情感。區別是:
(1)移情是一種修辭方式,屬于修辭學范疇;移情說是文藝學術語,是文藝心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用于揭示人的審美心理活動。
(2)移情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表達手段,是表達者在描寫某一事物時,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注入其中,通過賦予事物不同尋常的特性,間接、曲折地描寫人的情感,因此,移情表面上寫物,實際上是寫人;而移情說是一種接受理論,是接受者在欣賞事物或藝術品時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投入其中所產生的審美體驗,它反映的是接受者的審美心理而不是表達者的心理,它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兩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贈。但移情說也有很多缺陷,存在主觀唯心主義的成分,它既否定了美的客觀存在和美感的客觀來源,也否定了美感中感情需要以美的認識作為前提和基礎。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移時」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