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渡江四首(選一)·王士禛
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飛鳥,臥看金陵兩岸山。
康熙十八年(1661)春,作者又至南京。此時病體已愈,又值春季,心境與前一年深秋病歸揚州時不可同日而語。與此組詩寫于同時的《守風燕子磯》詩云:“刁騷夜雨打吳榜,三日南風燕子磯。安得滄波如匹練,便乘輕舸去翻飛!”這表明作者渡江前曾于南京燕子磯下泊船,等風定后再渡江。但大風終于未停,而作者又渡江心切,乃不顧危險冒著大風渡江,并寫下《大風渡江》四首詩。
這首七絕前兩句寫渡江時所見的壯麗風光與驚險江面,色彩鮮明如畫。詩人所見江岸上風景是:“鑿翠流丹杳靄間”,江岸建筑綠窗紅閣,金碧輝映,被縹緲的云煙所籠罩,若隱若現(xiàn)。“鑿翠”用杜甫《九成宮》“鑿翠開戶牖”之意,指代窗戶;“流丹”用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之意,指代樓閣。詩人所見江面近景是:“銀濤雪浪急潺湲”,江上風大,卷起銀濤白浪,水流湍急,令人驚駭;“潺湲”,水流貌。
后兩句則在這壯麗驚險的背景下推出詩的主體:“布帆十尺”,指代詩人渡江所乘之船。“如飛鳥”比喻由于風大,十尺高帆兜風而駛,輕捷如飛之狀,十分生動。風濤如此大,船行如此快,那么船中之詩人又如何呢?他“臥看金陵兩岸山”,此句一個“臥”字有畫龍點睛之妙。詩人毫不驚駭,他斜臥于船艙中,既安全,又悠閑,盡可興致勃勃地觀賞金陵兩岸春山的景色,享受大自然所具有的壯美,也開拓了自己的心胸。
王士禛絕句一般追求司空圖《詩品》中標舉的“沖淡”風格,即所謂神韻詩。但這首詩風格卻顯得雄放,以氣勢取勝;而且色彩鮮麗,紅綠、青白相互映襯,文詞又近“綺麗”。由此可見,詩人的才情是廣博的,他提倡什么,并非只能專守其間。
上一篇:陳寶琛《大悲寺秋海棠》北京西山八大處覽勝詩
下一篇:范當世《大橋墓下》悼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