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書憤①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②,鐵馬秋風大散關③。
塞上長城空自許④,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⑤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⑥間。
【注釋】
①書憤:書寫心中的郁憤。
②瓜洲渡:揚州渡口。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三十九歲的陸游在京口(今鎮江)任通判。當時抗擊金兵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往來于建康、鎮江,樓船橫江,軍容整肅。
③大散關:位于陜西寶雞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陜咽喉”。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四十七歲的陸游曾任王炎幕僚。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計劃進兵關中,恢復中原。陸游曾多次到過大散關前線。
④塞上長城空自許: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時宋文帝病危,其弟劉義康恐名將檀道濟日后難以鉗制,便假作詔書,殺害了檀道濟及其所有的兒子,臨刑前,檀道濟憤怒地喊:“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宋書·檀道濟列傳》)
⑤出師一表:指諸葛亮的《出師表》。
⑥伯仲: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
賞析
這首詩寫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陸游以“擅權”之罪罷官還鄉已有六年。此時六十一歲的他再被起用,感慨萬端。他自嘲當年血氣方剛,以為憑著一腔熱血就可以收復中原。哪知世事艱險,自己傾力主戰,卻反遭迫害,壯志難酬。回想往日宋軍在瓜洲、大散關兩地英勇抗敵的舊事,令人振奮。可是當年的豪情壯志早已落空,如今兩鬢斑白,只落得對鏡長嘆。諸葛亮堅持北伐,千百年來,有誰能與之相提并論呢?
這里詩人以典明志,包含了對諸葛亮的無限仰慕之情。詩人雖已六旬,但依然渴望建功立業,正所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首詩中,在詩人把當年的雄心壯志和如今的鏡中白發來比較,將昔日的抗金勝利與今日的自毀長城來比較,巧用典故,旗幟鮮明,辛辣地諷刺了投降派迫害忠良、茍且偷安的丑態,同時也展示了詩人自己堅持抗戰、恢復中原的決心。讀來倍感豪邁,氣勢恢弘。體現了陸詩兼收并蓄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特點,詩風宏麗、熱情奔放。陸游以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
上一篇:古詩《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一》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陳子昂·春夜別友人》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