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南歌子
翠袖凝寒薄,簾衣入夜空。病容扶起月明中。惹得一絲殘篆,舊薰籠。
暗覺歡期過,遙知別恨同。疏花已是不禁風,那更夜深清露,濕愁紅。
詞譯
因為你不在,以前我們一起時做的事,現在都惹得人傷心。你多么可恨,竟讓我一人獨自,看那清涼如水的月色。白色的月光下,鏡中的我,臉色竟然也是這般蒼白。不,我不要你看到我這般憔悴的模樣。我一定要面若桃夭,唇如櫻桃,巧笑倩兮,眉目流盼,看你歸來。
夜已深了,你睡了嗎?還是與我一樣,獨望殘月呢?是否還記得,我為你點燃的熏籠味道?那時,你曾說,你喜歡這味道,因為這味道可以讓你想起我。你若有一天遠行,定要帶它在身邊才好。
你這樣每晚因思念我而哭泣,生病了如何是好?愿托明月,將我對你的思念,送至你的身邊。其實卻也是不必的,因為你我的思念,早已穿越千里,到達對方身旁。其實我們一直都在一起,不曾分離。
評析
《南歌子》也名“水晶簾”“碧窗夢”等,都是很美的名字。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這闋《南歌子》,全從對方落筆,寫她苦苦相思的情態,被人評為容若“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的代表之一。
首二句是說,入夜,簾幕里空空寂寂,他不在身旁,不免單寒凄冷。“翠袖凝寒薄”,系用杜詩《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杜詩寫了一位為丈夫所遺棄的婦人自保貞潔的德操品行。這里用以描摹女主人公不勝清寒之貌,同時暗示她離居的憂傷,和對遠人一往情深的盼望。“簾衣入夜空”,簾衣,就是簾子,簾是用來隔開屋里屋外,似是人穿的衣裳,故曰。“空”既可以指簾內空寂,也可以指簾外空漠,總之是襯人離懷之語。此句,意境幽夐美妙,直教人想起陸龜蒙的“畫扇紅弦相掩映,獨看斜月下簾衣”:一位絕色女子,在月光之下,神色黯淡,思念歸人。
“病容扶起月明中”,清涼如水的夜晚,一人獨自,身難暖,心亦寒,更何況“病容扶起”?“病容扶起”,也就是扶病而起。想必是皎潔的月光下,她對鏡自視,發現自己倏然憔悴許多,而此僝僽模樣,她又不想讓遠人看到,所以輾轉反思,難以成眠,于是只好“病容扶起”,看那如水月色了。
“惹得一絲殘篆,舊薰籠。”夜已深了,篆香也將要燃盡,她還沒有睡,獨望殘月后,她又凝視著舊時的薰籠,想起往日與他一起點燃熏籠的情景。“惹得”二字,精妙非常,似是說那淡白色的煙絲絲繚繞,分明是她對他的心,萬般牽掛,不能割舍。
“暗覺歡期過,遙知別恨同”,下闋首二句終于點明離別相思的題旨了。二人的歡期已經過了,但即便分離已久,她仍然知道,戀人和自己一樣,都在思念著對方。接下三句,“疏花已是不禁風,那更夜深清露,濕愁紅”,表面意思是說,花朵已經稀疏冷落,不能禁受風吹,又怎么經得起夜深露重呢?于是經風著露,只落得個慘綠愁紅。實際上,“疏花”是與上闋的“病容”相對應的,古人常有把女子比成花朵,以花朵經受風雨摧殘喻女子青春易逝的寫法,詞人此處亦然。所以表面上謂花朵一片慘淡,實際上是說女子再也不能經受離愁別恨的折磨,否則就會憔悴紅顏,身心交瘁,傷心徹骨。這最后三句,寫花寫人,一語雙關,情韻宛然。
上一篇:納蘭《南鄉子·柳溝曉發》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南歌子·古戍》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