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解析】以羈旅相思為題材的詞,唐宋以來,比比皆是。既為羈旅相思,就難免寫離愁別恨,范仲淹的這首詞也不例外。但范仲淹沖出閨閣庭院的限制,將其寫得境界開闊宏大。這確是唐五代以來同類作品所不及的。此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上闋,由天連水,由水連山,由山連芳草;天有碧云,水帶寒煙,山映斜陽,自上而下,由近及遠,寫出了一個闊遠的秋景,暗中透出了相思之情。一開始,作者就給我們展示了萬里長空澄碧,一片大地金黃的闊遠境界。接著,從碧云闊野伸展開去,一直寫到了遙接天地的浩淼煙波。江源之上,籠罩著一層煙靄,煙靄本是白色,由于和碧天碧水相連接,故而顯出翠綠的顏色。作者又用一個“寒”字,給這煙靄涂上了一層冷色,進一步點明此乃秋之景況。“山映斜陽”三句,將天、地、水,用斜陽、芳草連接在一起,使境界更為闊大,特別是寫萋萋芳草延伸到遠處,隱沒在斜煙映照不到的遙遠天涯,更使人產生聯想,想到那目不可及的故鄉。“芳草”自先秦以來,在詩文中就往往與鄉思別情相聯系,而此處的芳草又“無情”,只管自己延展而去,絲毫不管游子有何情緒,于是思鄉之情便由此而生了。作者筆下的秋景,一反前人的專寫衰、哀二字,而寫得疏闊、遼遠。思鄉之情又由景色透出,絲毫不著痕跡,確是與眾不同。下闋首句,緊承前面的芳草天涯,點出“鄉魂”、“秋思”,寫出每一夜晚,除非有“好夢”外,其余都是長夜不眠的。而好夢難遇,由此可以想見其在客舍輾轉反側之愁苦。反映了詩人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夜不能眠,那么明月中正可倚樓凝望了。可以獨倚高樓遠視,難免又望見上片之景,難免愁懷更甚,于是,就不由地發出“休獨倚”的慨嘆。既不能寐,又不能“倚”,當然只能借酒澆愁了,但酒入愁腸,卻都化作相思之淚。這真是“借酒澆愁愁更愁”。至此,鄉思旅愁達到了極點,而全詞也就在這不了之情中收束了。讀完后,細細品之,鄉思之苦味猶存,旅愁之絲縷難逝,真令人黯然魂消啊!全詞在時間上,從“斜陽”寫到“明月”,前后有推移變化;而地點,卻仍是那座高樓,“樓高”又點明了上闋之景都為樓上所見。這樣,作者就在變與不變的交錯結合之中,把闊遠之境界,多彩之景色,深摯之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詩人的思鄉之情寫得深沉而不頹傷,悲壯而不委靡,誠為一般浮華詞人難以比擬。
上一篇:《花蕊夫人》詩人資料簡介
下一篇:《蘇軾》詩人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