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瑞岳
B.我扶著橋的欄桿站立,
月亮在水紋里搖動。
呵,去年,
那個晚上也是這樣
朦朦朧朧……
“多美呀!”
——分明是說給我的,
聲音又很陌生!
我返身走開了,
(象一個逃兵)。
……我扶著欄桿站立,
投下幾顆石子,
擊皺了月亮的幻影。
D.是在這兒,
我曾蹦跳著,
把小瓶束進湖里,
焦急地等
那長了紅鱗的小魚……
呵,今天,
我倚著湖邊
這張剛剛油好的長椅,
我將坐多久呢?
我一遍又一遍地
問我自己……
王小妮
詩人發表于1980年第9期《長春》上的《假日·湖畔·隨想》,是一組題材相近的同名詩作。這里所選的第2、4兩首詩,仿佛象兩首抒情的小夜曲,又象兩幅色調朦朧的畫:月夜、湖畔、曲橋、長椅……畫面中的“我”一會兒“扶著欄桿站立”,一會兒又倚著長椅沉思。詩人用極為精煉的筆觸,給我們描繪了美的意境,美的氛圍,美的人物,美的心靈,充分表現了少男少女們在朦朧中那剛剛萌動著的戀情:既憧憬、期待、尋覓著什么,又嬌羞、回避、思索著什么,頗能引起讀者的無限情思和遐想。
詩中的“我”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渴求知己、渴求感情的青年。他(她)喜歡在假日中去湖畔倘佯,在月色中去欣賞良辰美景,無論是“去年”、今晚,也無論是過去、“今天”,總難忘“多美呀?”那一聲贊嘆,也難忘“曾蹦跳著,把小瓶束進湖里,焦急地等/那長了紅鱗的小魚……”。從詩人的勾勒中,不難看出“我”是一位感情異常豐富、敏感而又含蓄、沉靜的人,其本身就象那皎潔的月光,美好的精靈;詩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恬淡、優雅、朦朧的環境美和氛圍美也頗為令人賞心悅目。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才能孕育美好的情感,陶冶圣潔的魂靈,給人以流連忘返、心醉神迷之感;當然,詩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幻想性和較為濃郁的羅漫蒂克的情調,也是需要特別指出的。詩中的“我”仿佛過于沉緬于愛的夢幻之中,事情過去了一年,盡管“投下幾顆石子,擊皺了月亮的幻影”,但一句“陌生”的贊美之辭竟令其經年難忘,就似乎過于情癡,而久久地倚在長椅上期待,也似乎過于茫然。
上一篇:杜甫·倦夜
下一篇:吳鈞陶·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