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三十三年)【原文】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余,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鑒賞】
元豐六年(1083)五月,蘇軾在黃州其友人陳慥報荊南莊田。時“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因送陳慥去江南,過黃州訪東坡,東坡故有此作。
陳慥字季常,“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稍壯,折節讀書,晚乃遁于光、黃間。東坡至黃,季常數從之游”(《施注蘇詩》)。而作者對王長官,則是素聞其名,可謂神交已久,以前卻無緣得見。因而此詞雖涉三人交游,較多的篇幅卻是寫作者與這位王先生傾蓋如故之情懷的。
全詞大致可分三層。
上片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描繪了一個飽經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的形象。首三句即發語驚人,蓋“三十三年”于人生固然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對于長江大河卻不算什么。而詞人竟說:“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這里隱含有作者對仕途風波的感喟:大浪淘沙,銷磨了多少人物,唯有不戀宦情如王先生者得以長存,豈不可慨!措語之妙,都在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則將人神化了。與作者《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與余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二句同味。王長官棄官不做達三十余年之久,其事雖不可得而詳,但可見是不慕榮利之輩。從黃人尊稱之為“王先生”看,他在為官期間也是為人愛戴的。“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二句即喻其人品格之高,通過“蒼檜”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節,風骨凜然如見。王長官當時居住黃陂,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故詞云“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強調“古縣”歷史悠久,則意味地靈人杰。“云溪”、“竹塢”、“松窗”,描繪其居處極幽,頗具隱逸情趣。“聞道”二字則見慕名之久,與相見恨晚之意。“江南岸”三句是說倘非王先生送陳慥來黃州,恐終不得見面也。語中既含幸會之意,又因王先生而歸美陳季常。
過片到“相對殘”句為第二層,寫三人會飲。“”二字擬(雨)聲,其韻鏗然,有風雨驟至之感。“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云幢”幾句,承上片歇拍王、陳來訪,卻轉入景語。既見當日氣候景色,又照應前文“云溪上、竹塢松窗”的寫照,暗示出這次遇合不同于俗人聚首。“煙蓋云幢”,以車蓋、幢帷形容樹林。自然意象與人的氣質搭成一種象征關系。造訪者固屬奇杰,而主人也非俗士,酒逢知己千杯少,故云“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一飲空缸”也就是干杯,但含有多少豪情!興酣之際,也不免回顧人生遭際,撫事生哀,“居士先生老矣”,這是作者自嘆。雖嘆老,卻無嗟卑之意。“真夢里”二句翻用杜詩《羌村三首》“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言外見三人相飲談笑至夜深,彼此相契之深。
末三句為最后一層,寫天明分手,船鼓催發,主客雙方相見得遲,歸去何疾。既幸有此遇,又不免雜著爽然若失之感。
全詞將敘事、寫人、寫景、抒情打成一片,景為人設。所敘乃會友之快事,所寫乃一方之奇人,所抒乃曠達之情感。與一般的描寫離合情懷不同。在用筆上較恣肆,往往幾句敘一意,而語具多義,故又耐人咀含。所用韻部,亦屬洪亮,與詞情悉稱。故鄭文焯謂其“健句入詞,更奇峰特出”,“不事雕鑿,字字蒼寒,如空巖霜干,天風吹墮頗黎地上,鏗然作碎玉聲”(《手批東坡樂府》)。
字數:1421
作者:周嘯天
上一篇:蘇東坡《滿庭芳(蝸角虛名)》表現憤世嫉俗和飄逸曠達心情
下一篇:蘇東坡《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表現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