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評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個評語家喻戶曉。王維兼具詩人與畫家的身份,所以才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融合境界。這種詩與畫的融合不僅在其詩中有所體現,在其散文中也是如此。他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就體現了文中有畫亦有詩的意境。
裴迪是王維的朋友,與王維在終南山、藍田輞川隱居,交情甚深。《新唐書》本傳說王維“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他們一起游山玩水,吟詩唱和。王維《輞川集并序》中說:“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王維《贈裴迪》寫道:“不相見,不相見來久。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由此可見兩人友誼之深。裴迪有一次寫了一首《輞口遇雨憶終南山》給王維。詩云:“積雨晦空曲,平沙滅浮彩。輞水去悠悠,南山復何在。”王維很高興,和了一首作答,詩云:“淼淼寒流廣,蒼蒼秋雨晦。君問終南山,心向白云外。”可見兩人志趣相投。清人宋犖在《漫堂說詩》中說:“王維、裴迪輞川倡和,開后來門徑。”生活旨趣、審美情趣相投才會有詩酬唱,久別才會有思念。《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就是在輞川閑居時寫的這樣一篇書信散文: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這是王維一次夜中獨坐時寫給裴迪的書信。文一開頭說現在已是臘月了,但是山中的景象氣候和暢舒心。這山中真值得住下呢!這時王維很想裴迪這位朋友,向他說道:也許你正在案前溫習詩書經典,不便煩擾。我就到了山中,在感配寺休憩,剛剛跟山僧吃過飯離開。后來我向北渡過了青幽的灞水,看見天上月色那么清朗,映照著城郭。我趁著夜色登上了華子岡,俯瞰輞水泛起陣陣漣漪,月光映射著水波,忽上忽下。更遠看樹林外,遠處寒山中的燈火隱隱約約。空中傳來深巷中狗的叫聲,猶如豹聲一般。又聽見,寂靜的夜里,村子里舂米聲與稀疏的鐘聲交錯傳來。這時,我獨坐在那里,跟來的仆人也安靜不說話了,我想起從前你與我一起走過狹窄的小路,坐在清澈的水邊,一起攜手賦詩的情景。最后王維說希望來年的春天裴迪能來這里:等到了春天,那時草木都蔓延生長出新綠了,那時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可以看到輕盈的鰷魚會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飛起,早晨的露水打濕了青青的草地,可以聽到麥田里雉雞在清晨鳴叫。這些景色很快就來了,你能和我一起再游覽嗎?如果老兄不是天性清妙的話,難道我會邀請你來游玩嗎?而這當中有很深的意味和樂趣啊!千萬不要忽略了喔。正巧今天有運送黃檗的人要出山,就托他帶給你這封信,其他就不一一詳述了。
讀著這篇娓娓道來的書信散文,眼前就會浮現一幅明凈空靈的山水畫。你可以看到,那夜的沉靜,山的沉靜。山中的月那么靜謐,連遠處傳來的犬吠聲、舂米聲和隱隱約約的稀疏的鐘聲都是那么幽靜,這段文字傳達出安詳靜謐的氛圍。這分明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清月”“遠火”,隱含了視覺的色彩,與文中的景致和諧交融。后段“白鷗”“青皋”也包含了明凈的色彩。這種用色彩的方式與王維詩中用色彩的手法如出一轍,都是用簡單的幾種明凈的原色輕輕點染畫面。而且王維將山水詩中以動襯靜的手法也自然用到這篇散文中。“淪漣”“吠聲”“疏鐘”,是訴諸聽覺的動態的有聲之景,襯托了山間的寧靜。而且文中虛實結合。前面實寫眼前景,后段虛寫未來暢想之景。實景虛生,虛景實出,虛實相生,融合無間。最后“是中有深趣矣”點出兩人具有共同的生活旨趣,將對裴迪的君子情誼侵染出筆間。
人們將遇到的美景稱贊為“如詩如畫”。這篇書信散文描摹的情景不僅僅像一幅畫,也像是一首詩。文中幾乎全是詩語。詩語要簡潔凝練。王維在此文中,多用四字句,簡潔明快,宛如清泉。而且意象多是詩的意象用法,比如: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文中“清月”“寒山”“深巷”“疏鐘”這些偏正結構的意象與詩的用法很接近。王維詩中就有很多這類意象。譬如“清月”的意象,就有《泛前陂》:“澄波澹將夕,清月皓方閑。”《冬夜書懷》:“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寒山”的意象也多次用,譬如《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深巷”的意象也是如此,《過李揖宅》有“客來深巷中,犬吠寒林下”。又如“疏鐘”,《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惟有白云外,疏鐘聞夜猿。”《歸輞川作》:“谷口疏鐘動,漁樵稍欲稀。悠然遠山暮,獨向白云歸。”等等,這類意象都是王維在詩中頻繁用的。結構上往往主謂、動賓、并列結構交互,有時省略掉動詞,用意象并列,像“寒山遠火”“深巷寒犬”,增添了含蓄蘊藉之美。這樣就使得在這篇書信散文里具有了與其詩相同的詩語的特征。我們讀到這一段時就感受到了詩的韻味、詩的情境。這一段如果稍作調整就是一首很有禪意的古詩:
北涉玄灞上,清月映郭邊。夜登華子岡,輞水月淪漣。寒山觀遠火,明滅林外前。深巷聞寒犬,吠聲如豹傳。村墟夜舂聲,復與疏鐘間。
這樣一首詩與王維在其他詩中傳達出來的靜謐禪意之美完全一樣。這樣看來,《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確是具有有畫意也有詩意的書信佳作。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上一篇:歸莊落花詩意象考
下一篇:明初詩人徐賁籍貫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