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序
自從山水詩和山水畫興起以后,對于登山臨水興趣濃厚而條件受到限制的人,這兩種藝術作品都是“臥游”之助。不過詩和畫在描寫山水的工具和方法上不相同,其所能表現的境界略有廣狹之別。大致說來,畫筆表現山水的形象和色彩較鮮明,詩筆表現作者從山水引發的情、趣和各種感受辦法較多。山容水態常有變化,因為不能不受到陰晴晦明和風云變幻等各種影響。繪畫難于表現變化中的容態,而詩歌卻有此手段。更明顯的是畫筆不能表現聲音、氣味等感覺,而詩中卻能做到。
上面提到的情況可以舉些實例來說明,如李白詩《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中寫鳥已飛盡,畫無可畫,云已飛遠,或許可畫,但是“閑”字如何畫出?恐不免為難,詩寫人與山相看不厭,似乎彼此有情。此情詩中表現出來了而畫家卻難著筆。又如王維《鹿柴》詩的首二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因為“不見人”所以說是“空山”,其實那里并非無人,至少有個人在,就是詩人自己。聽到“人語響”的就是他。這情景詩中寫來明白,但畫家如何表現也是難題。
又如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來味涼。”在這首詩中,“山光”、“水光”雖然畫之不易卻還不是毫無辦法,至于那“芰荷香”的香和“味涼”的涼,卻真是畫筆所不能到的了。
以上借山水畫作比較,或能說明山水詩更適于作臥游之助。至于抄集詩篇比之搜集畫幅,大有難易之別,那就是次焉者了。
山水是大自然中的部分,有人說大自然是部大書。詩是文學寶庫中的部分,以山水為題材的詩僅是其中的部分,本書所收又是山水詩中的小部分,是部很小的小書。人們在生活中誰都接觸過大自然,或多或少有些印象和感受。是否可以在讀大書的時候參考參考這部小書,將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同其中些詩人的感受作些比較,或許在審美情操上能得些陶冶,也是提高精神修養之助。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日
上一篇:賦體對李商隱詩歌創作的影響
下一篇:余冠英談詩·《詩經選》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