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待零落
法眼文益[1]
擁毳[2]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五燈會元》卷十頁二一七
【白話新唱】
我們一起披著舒適的毛衣欣賞盛開的花叢
每個人感受到的心情卻大不相同
頭發從今天變白了就不會轉黑
去年紅艷過的花朵今年就不再紅艷了
花朵的美麗隨著早晨的露水蒸發而漸漸褪色
花朵的香氣被那無情的晚風一吹就慢慢散去
人呀!青春不常在
為什么要等到花蕊凋零、青春已去
然后才知道一切轉眼成空?
【分析與鑒賞】
有一次,法眼文益與李王談論佛道之后,一起欣賞盛開的牡丹花,李王便請他隨興作詩,法眼文益當場寫出這首《詠牡丹》,使得李王若有所悟。
敏銳的心靈,在事情的征兆一開始,就看到了未來的發展。佛經說,在無佛的時代,獨覺目睹落葉飛花而洞然明白世間的實相乃是因緣所生、因緣所滅,就這樣開悟了,這是何其見微知著呀!
當大家欣賞百花盛放的欣欣向榮之景時,禪師卻慧眼獨具,看出“芳華必然凋零”的宇宙定律。其中,沒有消極、悲觀,只是很清楚地看見真相。
知道花兒必然枯萎,并不代表就不懂得享受花兒的美,反而更能珍惜“當下的美”。
正如擦得亮晶晶的皮鞋,走了一天之后,就變臟了,但我們并不因此就不再擦皮鞋了。同樣的,知道了人生無常,并不代表從此不理世事,遁隱去也!而是在唯一的此時此刻,我們更懂得及時把握。
《維摩詰經》說:“雖行于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觀諸佛國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凈佛土,是菩薩行。”
[1]法眼文益(885-958):六祖下九世,嗣法于羅漢桂琛,法眼宗的開宗祖師,有《大法眼文益禪師語錄》一卷行世。
[2]毳:鳥獸的細毛。
上一篇:憨山德清《世界光如水月》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憨山德清《冉冉天香上衲衣》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