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字
[定義] 把所用漢字的構字部件進行離析、合取或者增加、減損,從而產生新的字形和意義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拆字、字喻。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析字格”中的化形析字,屬于積極修辭中的丙類即“詞語上的辭格”。他給出的定義是:“字有形、音、義三方面;把所用的字析為形、音、義三方面,看別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連,隨即借來代替或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辭。”除化形析字外,還包括利用字音的諧音析字及利用字義的衍義析字。諧音析字是利用字音上的聯系用別的字代替本字,例如:年畫“年年有魚”,用“魚”代替同音字“余”。諧音析字(除單純表音外)現一般看作諧音雙關。衍義析字是利用字義之間的聯系進行推衍、代換,例如:“我確實在那里見過一位姓金的大款。那是一家高檔休閑場所,每天都會有什么金先生錢女士去消遣尋樂。”說話人用“錢”和“金”兩個字的意義聯系,說明去那里消費的都是有錢人。衍義析字現多看作仿詞。現在所說的“析字”通常僅指“化形析字”。
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稱為“繆語”、“字隱”、“離合”等,是“廋詞”的一種(廋,音sōu,藏。廋詞即隱語、謎語)。
[例釋] 根據對字形進行處理的不同方式,析字可分為兩類。
(1)離合字形:對構字部件進行分解、離析,或者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當作構字部件組合為另一字形。
例1:他這幾年投資房地產,現在可是門中活了。
例2:閑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
例1中“門”和“活”拼合在一起,“活”在“門”中,構成“闊”字。例2把“閑”字(繁體字形作“閒”)離析成“門”和“月”,把“思”字拆作“心”和“田”,構成一副對聯。
(2)增減字形:增加或減少字形中的部件。
例3:村支書王大可自恃有錢有勢,橫行鄉里,無惡不作,人稱“狂犬哥”
例4:我們宿舍“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老大錢軍,老二李林,老三江海,老四張煒,老五孫垚。
例3中“狂犬哥”是通過對人名“王大可”三字分別增加不同的偏旁或筆畫等構成的:“王”增加“犭”旁變成“狂”,“大”增加一點成為“犬”字,“可”增加一“可”成“哥”。本例是通過對原字增加某些構件來改變字形,表達人們的憎惡之情。例4中的“五行俱全”來自于五人姓名用字中分別含“金(钅)、木、水(氵)、火、土”,用減法得到五人所屬的“行”。
[辨析1] 析字與析詞。見“析詞”條。
[辨析2] 析字與形示。見“形示”條。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鑲嵌」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析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