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不好是常態
腹稿初成氣象殊,神游魏闕與江湖。
思如羊角翻滄海,句似蠅灰畫草圖。
佳構臆中徒茝蕙,新詩筆下竟庖廚。
妙心汗漫難收拾,殘屑余香滿地酥。
某日遇某人,詆斥余詩,以為汗漫澀鄙,至為不堪,甚而以為,寫成這樣不如不寫。更頓足慨嘆,以為天下無詩,欲求師而不可得,著實痛心,其煌煌大言,令人瞠目。余雖絲毫不敢茍同,然亦不以為異。此人一番申斥,不見余反駁,不免感嘆,反贊余胸懷可稱,詩作遭人痛批,竟不反唇相譏。
余聞言苦笑:“詩以不善為常,善為殊異,可遇不可求。詩之不堪,情理當然,何怨尤之有?”
少陵今存詩千四百余首。略可稱好者,不足三百。真可稱好者,一百有余。舉之眾人而無可指摘者,不足三十。真經得起推敲,人無可稱不善者,百不及二。
太白今存詩不足千首,尚有數十首來歷可疑。略可稱好者三百有余,真可稱好者一百有余。舉之眾人而幾無指摘者,不足三十。真經得起推敲,人無可稱不善者,百不及三。
詩仙詩圣,尚且如此。常流詩作,能有二三可觀者,已屬不易。無一可稱,亦情理中也。
要之,其理有二。
其一,詩無達詁,見解殊異。太白《將進酒》,有人詆為直淺不雅;少陵《秋興八首》,有人斥為深密不清。詩能人皆悅之,幾無可能。
其二,思弘筆瘦,率不盡義。所謂“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眼高手低,志遠才短,人之常也,縱太白少陵不能免也。
詩以不善為常,然不善之詩,更無一善足稱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不善亦足以為師,何庶子狂悖,叫囂天下無師乎?
是故只知不善,不堪與論詩,知所以不善,始堪與論詩;不能見善,不足與論詩,能于不善中見一善之明,始足與論詩;不敢稱善,不配與論詩,能見詩之善,而不懼人以妄見譏之,始堪與論詩。
上一篇:觀照
下一篇:詩與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