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 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無事,因得長掩關。掩關來幾時?仿佛二三年。 著書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復悲世多艱。回顧趨時者,役役塵壤間。
歲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閑。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于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后世影響極大。
【字句淺釋】
題解:白居易被貶之后,雖則消極、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績斐然,關心民間疾苦,最為人稱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們為了懷念他,名所筑之堤為“白堤”,此外,還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飲用。長慶四年(西元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滿。除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于是,他卜居于洛陽履道里。至此為官20來年,竟然湊不足買房錢,只好以兩匹馬抵償,于此可見他為官之清廉。這首閉關寫的是不問世事后的體驗與感想。
盈:滿。帙:裝書的套子。趨時:隨時勢而轉移。役役:勞苦不息。
【全詩串講】
我的心忘卻世俗已久,世俗之事也與我毫不相干。所以成了一個無所是事的人,因而得以長期閉關不問世事。
閉關多久了?仿佛才二三年哪。可我所著的書,已裝滿了整個書套,生下的兒子也能說話啦。
這下才體悟到,自身已走向衰老,又悲嘆世道的困苦艱難?;仡^看看那些隨時勢而轉移的人,在紅塵濁世間,終日勞苦不息。
在這年終歲尾的時刻,究竟能得啥呢?不如像我一般,且安閑自在的閉關去吧。
【言外之意】
此閉關并非修道人的閉關,而是閉門著書、不問俗事的半隱居生活。可白居易也有不少心得哪。這些都是飽讀詩書的人才會有的體悟,怪不得蘇軾也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啊!
上一篇:李世民《還陜述懷》唐詩簡析
下一篇:《歲晚》白居易·唐詩賞析